[发明专利]一种电液混合动力复合电缆输入输出接头有效
申请号: | 201710290081.7 | 申请日: | 2017-04-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7039862B | 公开(公告)日: | 2018-11-27 |
发明(设计)人: | 蒋发光;李大洋;钱燕;梁政;张敏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南石油大学 |
主分类号: | H01R31/06 | 分类号: | H01R31/06;H01R13/502;H01R13/512;F16L25/01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10500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混合 动力 复合 电缆 输入输出 接头 | ||
本发明涉及用于电潜泵采油及相关领域的一种电液混合动力复合电缆输入输出接头,实现电缆与地面设备和井下设备的连接。输入端接头由输入接头主体、输入卡瓦体、输入联接体和输入卡瓦螺栓组成,输入高压液管插入复合电缆内孔并实现密封,铜导线输入端连接至输入插头实现电能传输;输出端接头由输出卡瓦螺栓、输出联接体、输出卡瓦体与输出接头主体组成,输出高压液管插入复合电缆内孔输出端并实现密封完成液压能传输,铜导线输出端连接至输出插头,输出卡瓦体夹紧复合电缆输出端。本发明的效果是:既能实现电能和液压能的输送,又能实现复合电缆与潜油电机的连接,并具有结构紧凑、绝缘性好、密封性能高、现场安装便捷的特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石油工程井下开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既能传输电能、液压能,又能实现地面设备与井下电潜泵连接的一种电液混合动力复合电缆输入输出接头。
背景技术
电潜泵采油工艺具有设备简单,效率高等优点,因而被广泛应用于非自喷高产井、高含水井和海上油田,成为稳产、高产和经济效益较好的人工举升方式之一。电缆展开式电潜泵系统在油管内悬挂,并由复合电缆起下电潜泵,省去油管的起下作业,从而极大的提高了作业效率。为实现井内电机的正常工作,需通过复合电缆将地面电能输入井下电潜泵,同时,为实现电机润滑和井下设备的液压控制,需通过复合电缆将地面液压能输入井下电潜泵。然而,现有常规复合电缆只能输送电能或液压能,不能实现电能和液压能的同时输送,且现有常规复合电缆接头还存在现场安装繁琐等问题。因此,特设计一种既能传输电能,又能传输液压能的电液混合动力复合电缆输入输出接头,保障电能与液压能的传输。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为了克服现有常规电缆接头不能完成电液混合传输、现场安装繁琐等缺点,特提供一种电液混合动力复合电缆输入输出接头,既能实现给井下电机提供动力电源,又能实现给井下设备提供液压油,使现场操作更加便捷,减少操作成本和作业费用,提高作业的安全性和工作效率。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电液混合动力复合电缆输入输出接头,由输入端接头、输出端接头构成;输入端接头由输入接头主体、密封圈a、输入高压液管密封、输入卡瓦体、输入联接体和输入卡瓦螺栓组成;输出端接头由输出卡瓦螺栓、输出联接体、输出卡瓦体、输出高压液管密封、密封圈b与输出接头主体组成;其结构特征是:输入接头主体由输入高压液管、输入树脂接头、输入插头、输入铜套和输入连接头整体注塑而成;输入树脂接头外壁设有环形台阶;输入树脂接头设有三组周向均布的输入插头和输入铜套;输入插头和输入铜套通过焊接连为一体;输入高压液管位于输入树脂接头中轴线位置;输入连接头上部内侧设有与输入树脂接头环形台阶相配合的环槽,输入连接头下部内侧均布3~6个卡瓦安装限位槽;输入卡瓦体置于输入连接头下部卡瓦安装限位槽内;输入联接体与输入卡瓦体通过输入卡瓦螺栓连接至输入接头主体的下端,输入卡瓦体与输入联接体之间采用平面接触;输入卡瓦螺栓调紧或旋松使输入卡瓦体内外移动;输出接头主体由输出连接头、输出铜套、输出高压液管、输出树脂接头和输出插头整体注塑而成;输出树脂接头外壁设有环形台阶;输出树脂接头设有三组周向均布的输出插头和输出铜套;输出插头和输出铜套通过焊接连为一体;输出高压液管位于输出树脂接头中轴线位置;输出连接头下部设置与潜油电机连接的法兰,下部内侧设有与输出树脂接头环形台阶相配合的环槽,输出连接头上部内侧均布3~6个卡瓦安装限位槽;输出卡瓦体置于输出连接头上部卡瓦安装限位槽内;输出联接体与输出卡瓦体通过输出卡瓦螺栓连接至输出接头主体的上端,输出卡瓦体与输出联接体之间采用平面接触;输出卡瓦螺栓调紧或旋松使输出卡瓦体内外移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南石油大学,未经西南石油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290081.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