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蜂窝式沼气发酵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10293278.6 | 申请日: | 2017-04-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6883988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8-21 |
发明(设计)人: | 祝其丽;何明雄;王文国;汤晓玉;陈城汉;胡国全 | 申请(专利权)人: | 农业部沼气科学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C12M1/38 | 分类号: | C12M1/38;C12M1/107;C12M1/02 |
代理公司: | 成都天嘉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11 | 代理人: | 毛光军 |
地址: | 610041 四川***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蜂窝 沼气 发酵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蜂窝式沼气发酵装置,包括发酵罐、转动机构、驱动机构和温控加热棒,转动机构设置在发酵罐内,驱动机构与转动机构连接带动转动机构运动,温控加热棒为多个,温控加热棒沿发酵罐的轴向设置,且温控加热棒均匀分布在转动机构上;当转动机构转动时,温控加热棒形成搅拌桨叶。本发明加热、温控和搅拌一体,采用蜂窝式布局,均匀加热,精确温控,不仅可以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原料受热不均、温控效果不佳的问题,而且发酵过程中可针对不同发酵物设置不同转动速率,实现对原料的充分均匀搅拌。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沼气发酵装置,尤其涉及一种蜂窝式沼气发酵装置,属于能源利用和环境保护领域。
背景技术
现有沼气发酵装置多为通过加热罐体来实现对发酵原料的温控。例如,中国专利公开号CN102286368A公开的一种绝热保温沼气发酵罐,公开日为2011年12月21日,其包括内罐、外罐、上料装置、排气装置、溢流装置、卸料装置、保温层和搅拌装置;内罐和外罐固定在一起,在内罐和外罐之间形成隔热腔,在隔热腔中安装有保温层,在外罐和内罐的上部分别固定安装有与内罐内腔相通的上料装置、排气装置和溢流装置。
但现有沼气发酵装置还存在如下不足:采用上述这种保温措施的发酵装置通常导致紧邻罐体的原料温度往往比发酵罐中心原料的温度高,致使原料受热不均、温控效果不佳,从而影响了发酵效率;此外,现有的沼气发酵装置多采用以搅拌轴为主的机械搅拌,这种搅拌方式存在搅拌不均匀的现象,尤其是对固体含量浓度较高的发酵原料,无法实现原料充分有效的混合,进而影响了发酵效率。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一种蜂窝式沼气发酵装置。本发明加热、温控和搅拌一体,采用蜂窝式布局,均匀加热,精确温控,不仅可以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原料受热不均、温控效果不佳的问题,而且发酵过程中可针对不同发酵物设置不同转动速率,实现对原料的充分均匀搅拌。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蜂窝式沼气发酵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发酵罐、转动机构、驱动机构和温控加热棒,转动机构设置在发酵罐内,驱动机构与转动机构连接带动转动机构运动,温控加热棒为多个,温控加热棒沿发酵罐的轴向设置,且温控加热棒均匀分布在转动机构上;当转动机构转动时,温控加热棒形成搅拌桨叶。
所述驱动机构包括电机和与电机连接的变速器,转动机构包括转轴和转盘,转轴一端与转盘固定连接,另一端与位于发酵罐外的变速器连接。
所述温控加热棒呈层状分布在转盘上,且转盘的中心位于发酵罐的轴线上,温控加热棒在转盘上的设置高度可调。
所述温控加热棒以转盘的中心为圆心,呈环形状分布在转盘上。
所述温控加热棒设置为二层,内层温控加热棒的半径为转盘半径的1/3,外层温控加热棒的半径为转盘半径的2/3。
所述温控加热棒通过伸缩式调节机构固定设置在转盘上。
所述伸缩式调节机构包括固定螺栓和贯通转盘的螺纹孔,温控加热棒与转盘通过螺纹连接调节高度后经固定螺栓固定。
所述内层温控加热棒在转盘上的设置高度高于外层温控加热棒。
所述内层温控加热棒在转盘上的设置高度低于外层温控加热棒。
所述同一层的温控加热棒在转盘上的设置高度相同。
所述同一层的温控加热棒在转盘上的设置高度不同。
采用本发明的优点在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农业部沼气科学研究所,未经农业部沼气科学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293278.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