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鉴定生物样品中细菌的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710293305.X | 申请日: | 2009-02-05 |
公开(公告)号: | CN107132185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29 |
发明(设计)人: | 加尔·英贝尔;威廉·G·阿特伯里;戴夫·霍利;约翰·S·劳朵;贾森·A·斯查弗尔;舍伍德·塔尔博特;约翰·泰拉瑞科;托马斯·A·克劳辛 | 申请(专利权)人: | 普凯尔德诊断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21/01 | 分类号: | G01N21/01;G01N21/03;G01N21/64 |
代理公司: | 北京英赛嘉华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04 | 代理人: | 王达佐;王艳春 |
地址: | 以色列***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鉴定 生物 样品 细菌 系统 | ||
1.一种增加在光学读取器中产生的用于对光学杯中所包含的生物样本进行光学分析的准直光束的信噪比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提供光源用于产生照明光束;
b)引导所述照明光束进入包括滤光片和转向镜的第一光学系统以使所述光源的所述照明光束的传播路径弯曲;
c)引导在步骤b)中产生的照明光束进入包括滤光片和转向镜的第二光学系统以使在步骤b)中产生的照明光束的传播路径弯曲45°角;以及
d)引导作为步骤c)结果的照明光束进入狭缝以产生准直光束,所述准直光束被引导进入所述光学杯中的所述生物样本以产生荧光发射,所述荧光发射被引导至光学收集装置并随后被引导至探测装置用于对所述生物样本中的细菌进行分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光学杯具有开口和下部渐缩区域,所述开口用于接收所述生物样本,所述下部渐缩区域相对于所述开口向内且向下地延伸,其中所述下部渐缩区域具有配置成接收通过所述开口进入的照明光束且配置成反射穿过所述生物样本的照明光束的表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光学杯包括具有反射表面的矩形容器,并包括两个平行的间隔的侧壁、两个间隔的端壁、以及水平底板,并且其中,第一端壁包括邻接所述水平底板的所述渐缩区域。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照明光束被控制为使得所述照明光束不会照射所述光学杯的底板,并且其中,所述光学收集装置被控制为使得仅所述光学杯的底板被观察。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光源包括氙、LED和氘中的一种。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还包括在所述第一光学系统和所述第二光学系统之间提供滤光片轮或线性变化的滤光片中的至少一种。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信噪比约为73。
8.一种用于光学读取器中以对包含在光学杯中的生物流体样本中污染物的存在进行分析的分光仪,包括:
收集透镜系统,用于接收来自包含所述样本的所述光学杯的照明光束;
分光仪狭缝,邻近所述收集透镜系统被设置,所述照明光束在离开所述光学杯后穿过所述分光仪狭缝在至少第一光路上传播;
至少第一柱面透镜,邻近所述分光仪狭缝被设置以用于在所述照明光束的第一光路上接收所述照明光束;
反射镜系统,至少包括第一反射镜,所述第一反射镜用于使穿过所述第一柱面透镜传播的所述照明光束准直并且用于将所述照明光束反射到第二光路中;
平面衍射光栅,位于所述第二光路上用于接收从所述第一反射镜反射的所述照明光束,将所述照明光束分散成其光谱分量以形成多个分散的光束,并且沿着第三光路反射所述分散的光束;
第二柱面透镜,相对于所述反射镜系统被定位;
所述反射镜系统还至少包括第二反射镜,所述第二反射镜用于接收所述多个分散的光束并使所述多个分散的光束在第四光路上朝向所述第二柱面透镜聚焦;以及
用于接收所述照明光束并用于执行对所述样本中污染物的存在的分析的装置。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分光仪,其中,用于接收所述照明光束并用于执行对所述样本中污染物的存在的分析的装置包括CCD装置。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分光仪,其中,所述光学杯包括用于包含所述生物样本的容器,所述容器具有开口和下部渐缩区域,所述开口用于接收所述生物样本,所述下部渐缩区域相对于所述开口向内且向下地延伸,其中所述下部渐缩区域具有配置成接收通过所述开口进入的照明光束且配置成反射穿过所述生物样本的照明光束的表面。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分光仪,其中,所述光学杯为具有内反射表面的矩形容器,并且其中,所述矩形容器包括两个平行的间隔的端壁、两个间隔的侧壁、以及水平底板,并且其中,第一端壁包括所述下部渐缩区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普凯尔德诊断技术有限公司,未经普凯尔德诊断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293305.X/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