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厌氧污水处理装置及工艺有效
申请号: | 201710299794.X | 申请日: | 2017-04-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7055813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1-05 |
发明(设计)人: | 郁达伟;魏源送;王元月;王红艳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
主分类号: | C02F3/34 | 分类号: | C02F3/34;C02F3/28;C02F3/30 |
代理公司: |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021 | 代理人: | 任岩 |
地址: | 100085***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污水处理 装置 工艺 | ||
1.一种厌氧污水处理装置,包括厌氧膜生物反应器(1),反硝化反应器(2),厌氧氨氧化反应器(3),循环泵(4)反应器控制系统(5);
厌氧膜生物反应器(1),对输入的有机废水进行厌氧消化处理,去除有机废水中的耗氧有机污染物;
反硝化反应器(2),接收厌氧膜生物反应器(1)的出水和厌氧氨氧化反应器(3)循环口的出水,进行反硝化脱总氮、脱氮菌群预选择、水量协同调节,进一步去除总氮和耗氧有机污染物;
一体式的厌氧氨氧化反应器(3),接收反硝化反应器(2)反硝化脱氮后的废水,进行厌氧氨氧化脱氮处理,用以去除氨氮和总氮污染物;
循环泵(4),将厌氧氨氧化反应器(3)循环口的出水循环至反硝化反应器(2);其中,循环口的出水回流比为50~300%;
反应器控制系统(5),通过反硝化反应器(2)内的液位监控(6)监测反硝化反应器(2)的液位,用以控制厌氧膜生物反应器(1)的出水量、厌氧氨氧化反应器(3)的进水量以及厌氧氨氧化反应器(3)循环口的出水通过循环泵(4)进入反硝化反应器(2)的回流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厌氧污水处理装置,其中,所述厌氧膜生物反应器(1)为两相厌氧管式膜生物反应器或内循环厌氧膜生物反应器。
3.一种厌氧污水处理工艺,采用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厌氧污水处理装置进行废水处理,包括:
厌氧膜生物反应器接收有机废水,进行厌氧消化处理,去除有机废水中的耗氧有机污染物;
反硝化反应器接收厌氧膜生物反应器的出水和厌氧氨氧化反应器循环口的出水,进行反硝化脱氮处理、脱氮菌群预选择、水量协同调节,并进一步去除总氮和耗氧有机污染物;
一体式的厌氧氨氧化反应器接收反硝化反应器反硝化脱氮后的废水,进行厌氧氨氧化脱氮处理,用以去除氨氮污染物;
循环泵将厌氧氨氧化反应器循环口的出水循环至反硝化反应器;其中,循环口的出水回流比为50~300%;
反应器控制系统,通过反硝化反应器内的液位监控监测反硝化反应器的液位,用以控制厌氧膜生物反应器的出水量、厌氧氨氧化反应器的进水量以及厌氧氨氧化反应器循环口的出水通过循环泵进入反硝化反应器的回流量,满足系统提高总氮去除率的需要,同时满足整个系统各个反应器的水量平衡需求。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厌氧污水处理工艺,其中,
所述厌氧消化处理具体为:利用厌氧膜生物反应器内装有的厌氧消化污泥去除有机废水中的耗氧有机污染物,生成挥发性有机酸和难降解的有机物,同时产生沼气和氨态氮;
所述反硝化脱氮处理具体为:利用反硝化反应器内的反硝化污泥进行反硝化脱总氮、脱氮菌群预选择、水量协同调节,进一步去除总氮和耗氧有机污染物;以及
所述厌氧氨氧化脱氮处理具体为:利用厌氧氨氧化反应器内的厌氧氨氧化污泥进行厌氧氨氧化脱氮处理,用以去除氨氮和总氮污染物,将其转化为氮气和硝态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厌氧污水处理工艺,其中,所述沼气为甲烷和二氧化碳的混合气。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厌氧污水处理工艺,其中,所述反硝化脱氮处理,为反硝化脱硝态氮处理。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厌氧污水处理工艺,其中,所述厌氧膜生物反应器和所述厌氧氨氧化反应器的温度均保持在33~37℃。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未经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299794.X/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