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微纳光纤的空气环境光力驱动微纳马达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710300107.1 | 申请日: | 2017-04-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7161943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5-31 |
发明(设计)人: | 卢锦胜;李强;仇旻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大学 |
主分类号: | B81B5/00 | 分类号: | B81B5/00;B81C3/00 |
代理公司: | 杭州天勤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3224 | 代理人: | 胡红娟 |
地址: | 310013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光纤 空气 环境 驱动 马达 系统 | ||
本发明公开一种基于微纳光纤的空气环境光力驱动微纳马达系统,包括至少一光纤支撑台,所述光纤支撑台悬空搭载有兼作定子的微纳光纤,非对称放置在微纳光纤上且兼作转子的微米金属片;在所述的微纳光纤内通入激光,驱动微米金属片绕微纳光纤旋转。本发明利用光力驱动微纳结构,以微纳光纤作为定子,以微米金属片为转子,提出基于微纳光纤的空气环境光力驱动微纳马达系统,能在空气中实现光力驱动微米金片绕光纤旋转运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光力驱动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微纳光纤的空气环境光力驱动微纳马达系统。
背景技术
微纳马达是指在外界化学能、电能、光能、热能、磁能等能量输入下,微纳米级的器件能够产生运动,包括转动、平移、收缩等。微纳马达在未来的微纳机械、临床生物、环境治理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
在人造微纳马达领域的开创工作为Whitesides在《Angewandte ChemieInternational Edition》(应用化学期刊)2002,41:4上发表的“Autonomous Movement andSelf-Assembly”(自主运动和自组装),以及Sen和Mallouk在《Journal of the AmericanChemical Society》(美国化学学会杂志)2004,126:41上发表的“Catalytic Nanomotors:Autonomous Movement of Striped Nanorods”(催化型微纳马达:条纹纳米棒的自主运动)。前者是过氧化物为燃料的柱状微纳马达,后者为双金属(Pt-Au)或金属-绝缘体(Pt-SiO2)微纳马达,两者都是通过Pt金属催化过氧化氢将化学能转换为马达运动的机械能。此后微纳马达的驱动能量以及结构材料都呈现多样化发展。驱动方式包括:以HCl、N2H4、I2等为燃料驱动、以紫外光和红外光的光驱动、以直流电或交流电为能源的电驱动、以及超声波驱动、磁场驱动等。而微纳马达的结构则包括:Janus球、齿轮状、螺旋线等。
然而,这些微纳马达都是在溶液中实现的。主要原因是在空气环境中,微纳结构小尺寸效应,短程吸引力如范德瓦耳斯作用力非常大,驱动力难以使微纳物体运动,而溶液环境中这种短程吸引力会大大减弱。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基于微纳光纤的空气环境光力驱动微纳马达系统,即利用非常细的微纳光纤作为定子,微米金属片作为转子,向微纳光纤中通入激光,即可在空气中用光力驱动微米金属片绕微纳光纤旋转运动。
本发明具体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基于微纳光纤的空气环境光力驱动微纳马达系统,包括至少一光纤支撑台,所述光纤支撑台悬空搭载有兼作定子的微纳光纤,非对称放置在微纳光纤上且兼作转子的微米金属片;
在所述的微纳光纤内通入激光,驱动微米金属片绕微纳光纤旋转。
在空气环境中,将微纳光纤搭载在光纤支撑台上,然后将微米金属片放置在光纤上,放置时微米金属片与光纤要非对称。微米金属片和微纳光纤间的短程吸引力使得微米金属片不会脱离微纳光纤。向微纳光纤中通入激光,即可驱动微米金属片绕光纤旋转,通过改变激光的功率,可以改变金属片旋转的速度。
所述的微纳光纤是由单模光纤拉细制成,其形状可以是均匀拉细的或者拉锥状的,直径为亚微米量级。
优选的,所述的微纳光纤呈U型,两端搭设在同一光纤支撑台上,所述微米金属片放置在微纳光纤的中部;或者并列优选的,所述的光纤支撑台为间隔设置的两个,微纳光纤的两端分别搭设在两光纤支撑台上。
本发明中,光纤支撑台可以是任意材料和任意形状的,微纳光纤搭载的方式可以是光纤两端分别搭载在不同的光纤支撑台上,也可以是光纤两端搭载在同一个支撑台上,其最终目的是使得微纳光纤悬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大学,未经浙江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30010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