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耐压注入头在审
申请号: | 201710301778.X | 申请日: | 2017-05-02 |
公开(公告)号: | CN107101067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8-29 |
发明(设计)人: | 廖小兰;黄晓黎;黄小勇;邓磊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武船机电模块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L55/11 | 分类号: | F16L55/11;F16L58/18 |
代理公司: | 北京众达德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570 | 代理人: | 刘杰 |
地址: | 430063 湖北***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耐压 注入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机械工程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耐高压的注入头。
背景技术
现有的船用铜合金耐压注入头为国标件——CB960-1980《耐压注入头》,其存在以下缺陷:
1.适用于工作压力不大于3.0MPa的耐压注入头,当工作压力大于3.0MPa时,密封效果差,无法满足工作强度要求;
2.注入头的密封接触面大,当介质中含有泥沙等杂质时,密封面容易产生损坏。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耐压注入头,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注入头耐压低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提供一种耐压注入头,用于连接管道,包括:本体、压盖螺母、塞闭塞芯;所述本体为剖面外轮廓呈凸字形,内部中空的圆桶,所述圆桶接近底部的桶壁上设有连接管道的通孔;所述塞闭塞芯通过所述压盖螺母安装在所述本体的上部,所述压盖螺母与所述本体通过位于所述压盖螺母上的外螺纹和位于所述本体上的内螺纹连接。
优选地,所述本体的内桶壁为漏斗形,其上部为锥面,使所述塞闭塞芯与所述本体之间形成锥面硬密封结构。
优选地,所述塞闭塞芯为具有弧形面的盖体,所述盖体的边缘为与所述本体的内桶壁相适配的锥面,所述盖体的顶部设有螺旋杆,所述螺旋杆穿过所述压盖螺母,通过螺母与所述螺旋杆的螺接,使所述塞闭塞芯在所述锥面上与所述本体的内桶壁紧密连接,所述螺旋杆靠近所述弧形面的盖体的一端设有与所述压盖螺母相接触的凸台。
优选地,所述压盖螺母的压盖内壁设有用于压紧并与所述塞闭塞芯的凸台相适配的压紧面,以及与所述本体相连接的螺纹连接面,所述压盖螺母的顶部设有供所述塞闭塞芯的螺旋杆穿过的通孔。
优选地,所述本体与所述塞闭塞芯的接触面上设有环形凹槽,用于嵌入所述塞闭塞芯。
优选地,所述压盖螺母的外侧设有加力杆,通过旋转加力杆使所述塞闭塞芯与所述本体的锥面压紧,确保密封的可靠性。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由于本发明实施例耐压注入头本体为剖面外轮廓呈凸字形,内部中空的圆桶,圆桶接近底部的桶壁上设有连接管道的通孔,有利于密封结构的紧密连接,能够满足高压工作要求;塞闭塞芯通过压盖螺母安装在本体的上部,压盖螺母与本体通过位于压盖螺母上的外螺纹和位于本体上的内螺纹连接,提高了密封质量,由此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注入头不耐高压的技术问题,达到了在工作压力大于3.0MPa时,注入头仍能保持良好的强度及密封的技术效果。
附图说明
图1示出了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耐压注入头的立体结构图;
图2示出了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耐压注入头的剖面图;
图3示出了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耐压注入头的本体剖面图;
图4示出了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耐压注入头的压盖螺母的剖面图;
图5示出了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耐压注入头的塞闭塞芯的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提供一种耐压注入头,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注入头不耐高压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总体思路为:提供一种具有高耐压、耐腐蚀、密封可靠性高、长寿命的新型耐压注入头。耐压注入头采用锥面硬密封的结构型式,由本体1、压盖螺母2、塞闭塞芯3组成,结构简单,连接紧密,抗压强。
为了更好地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下面通过附图以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技术方案做详细的说明,应当理解本发明实施例以及实施例中的具体特征是对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详细的说明,而不是对本发明技术方案的限定,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发明实施例以及实施例中的技术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如图1、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耐压注入头,用于连接管道,包括:本体1、压盖螺母2、塞闭塞芯3;本体1为其剖面外轮廓呈凸字形,内部中空的圆桶,圆桶接近底部的桶壁上设有连接管道的通孔;塞闭塞芯3通过所述压盖螺母2安装在本体1的上部,压盖螺母2与本体1通过位于压盖螺母2上的外螺纹和位于本体1上的内螺纹连接。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本体1的内桶壁为漏斗形,其上部为锥面,使塞闭塞芯3与本体1之间形成锥面硬密封结构。本体1具体地,如图3所示,主要包括主密封面1A、与管道的连接面及密封面1B、1D,流体入口1C。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武船机电模块有限责任公司,未经武汉武船机电模块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301778.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单端口矢量网络分析仪
- 下一篇:电源过压尖峰脉冲检测电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