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车载高速公路事故预警装置和高速公路事故预警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10301835.4 | 申请日: | 2017-05-02 |
公开(公告)号: | CN106971584B | 公开(公告)日: | 2019-12-10 |
发明(设计)人: | 晏勇;赵晓雨 | 申请(专利权)人: | 阿坝师范学院 |
主分类号: | G08G1/0967 | 分类号: | G08G1/0967;G08G1/16;G08G1/127 |
代理公司: | 51212 成都赛恩斯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 | 张帆 |
地址: | 623002 四川省阿坝***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车载 高速公路 事故 预警 装置 | ||
本发明中的车载高速公路事故预警装置包括:第一无线收发模块,用于接收本车高速公路的闸道入口编码、以及高速交警监控中心的GSM模块的SIM卡号;车载GPS模块,用于获取车辆的位置信息;车载GSM模块,用于根据SIM卡号与高速交警监控中心通信;第二无线收发模块,用于在本车发生事故时向周围车辆发送位置信息及其闸道入口编码,并在本车未发生事故时接收来自其他事故车辆的位置信息及其闸道入口编码;控制器,与第一无线收发模块、车载GPS模块、车载GSM模块、及第二无线收发模块连接,控制器在本车发生事故时通过车载GSM模块将闸道入口编码、位置信息发送给高速交警监控中心。本发明实现了高速交通事故的检测与预警,有效预防了二次事故的发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电子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车载高速公路事故预警装置、高速公路事故预警装置和高速公路事故检测与预警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汽车保有量不断增加,高速公路总里程也在不断增加,目前我国高速公路总里程仅次于美国位居世界第二,比世界第三加拿大总里程多出1倍。由于车辆数量与高速公路总里程迅速增加,智能交通系统发展缓慢、缺乏智能信息化的交通管理系统检测与预防交通事故的发生缺乏交通事故预警机制,事故处理与救援缓慢;高速公路汽车速度快,运动时动量大,冲击力大,一旦发生交通事故往往危害较大;加之驾驶者经验不足,疲劳驾驶,常导致二次事故发生,后果非常严重。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提供一种车载高速公路事故预警装置、高速公路事故预警装置和高速公路事故检测与预警系统,以解决现有技术中交通管理系统检测与预防交通事故的发生缺乏交通事故预警机制事故处理与救援缓慢,驾驶者经验不足,常导致二次事故发生的问题。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车载高速公路事故预警装置,包括:第一无线收发模块,用于接收本车高速公路的闸道入口编码、以及高速交警监控中心的GSM模块的SIM卡号;车载GPS模块,用于获取车辆的位置信息;车载GSM模块,用于根据所述SIM卡号与高速交警监控中心通信;第二无线收发模块,用于在本车发生事故时向周围车辆发送所述位置信息及其闸道入口编码,并在本车未发生事故时接收来自其他事故车辆的位置信息及其闸道入口编码;控制器,与所述第一无线收发模块、车载GPS模块、车载GSM模块、及所述第二无线收发模块连接,所述控制器在本车发生事故时通过所述车载GSM模块将所述闸道入口编码、所述位置信息发送给所述高速交警监控中心。
优选地,所述车载高速公路事故预警装置还包括显示模块,所述显示模块与所述控制器连接,用于显示本车与事故车辆之间的直线距离。
优选地,所述控制器根据所述闸道入口编码判断车辆的行驶方向。
优选地,所述第一无线收发模块及所述第二无线收发模块均采用Zigbee射频方式进行无线通讯。
优选地,所述控制器在所述位置信息不变化或变化缓慢时,判断本车发生了事故。
优选地,所述第一无线收发模块将本车的行驶路径方向采用编码的方式识别并绑定。
优选地,所述控制器根据所述第二无线收发模块接收到的来自其他事故车辆的闸道入口编码判断事故车辆行驶的方向,若本车与事故车辆同向行驶,则根据所述第二无线收发模块接收到的来自其他事故车辆的位置信息及本车的位置信息计算所述直线距离;若反向,则不做任何处理。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高速公路事故预警装置,包括:车道识别单元,安装在高速公路入口匝道处,用于判断车辆的行驶方向;车辆识别单元,安装于高速公路入口匝道处,用于在检测到有车辆通过时输出车辆检测识别信号;第三无线收发模块,安装于高速公路入口匝道处,用于向经过的车辆发送高速公路的闸道入口编码、以及高速交警监控中心的GSM模块的SIM卡号。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高速公路事故检测与预警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上述的车载高速公路事故预警装置、及上述的高速公路事故预警装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阿坝师范学院,未经阿坝师范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301835.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