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海上油田双管注水管柱及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302687.8 | 申请日: | 2017-05-02 |
公开(公告)号: | CN108222853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8-09 |
发明(设计)人: | 任从坤;安百新;郭胜;张剑;魏新晨;聂文龙;李德忠;许玲玲;周景彩;王殿鑫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胜利油田分公司石油工程技术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E21B17/00 | 分类号: | E21B17/00;E21B34/06;E21B43/08;E21B33/10 |
代理公司: | 济南日新专利代理事务所 37224 | 代理人: | 董庆田 |
地址: | 257000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海上油田 外管 注水管柱 油层 定压 光杆 环空 筛管 双管 防砂套管 密封工具 配合密封 可洗井 内密封 内外管 双级 下端 连通 环保安全 施工步骤 使用寿命 封隔器 密封筒 内管柱 外管柱 分层 封堵 管柱 内管 穿越 安全 开发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海上油田双管注水管柱及方法,在海上油田双管注水管柱中,所述内管柱包括上下相连接的内管和光杆,所述外管柱包括外管,所述外管上还设置有定压筛管、双级内密封工具、可洗井密封工具,所述定压筛管位于穿越型环空安全封隔器下方,连通内外管环空与上油层,所述双级内密封工具位于定压筛管下方,与所述光杆配合密封,封堵内外管环空,所述可洗井密封工具位于外管外管下端,与位于上、下油层中的防砂套管之间设置防砂套管密封筒配合密封,所述光杆下端连通至下油层。该管柱能够简化施工步骤,提高分层效果及使用寿命,符合海上油田开发的较高的环保安全要求。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石油开采井下注水管柱,具体地说是一种海上油田双管注水管柱及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的同心双管注水虽然可以地面调配,具有测调简单、配注精确、省去大量的工作量的特点,实现大压差油层的有效分层注水。但是该工艺在应用中同样受井斜限制、井底压力大、温度高等条件的约束,内外管之间分层效果较差,容易出现串层现象。此外,液控式双控安全阀易失效,安全可靠性较低,不符合海上高安全标准的要求。
经过检索,发现公开(公告)号101775977A,公开(公告)日2010-07-14的公开文献公开了一种双管分注井安全生产管柱,包括地面控制系统、液控管线、环空安全阀、环空封隔器、定位注入阀、密封插头、管柱、注入安全阀、注入分层封隔器、注入阀、丝堵、底部滤砂管、锚定器、防砂封隔器、防砂筛管、防砂管柱、套管柱和注水管柱。所述注水管柱上部安装于套管柱中,下部安装于防砂管柱中。防砂管柱安装于套管柱内。防砂管柱上部安装有悬挂封隔器,中部顺次安装连接有防砂筛管、防砂封隔器、防砂筛管,下部顺次与锚定装置、底部滤砂管、丝堵相连接。注水管柱上顺次安装有环空安全阀、环空封隔器、定位注入阀、注入安全阀、注入分层封隔器、注入阀和丝堵,环空安全阀与地面液压控制系统之间由液控管线相连接。这个公开文献中的分注双管以及下方的注水管柱均为一体式结构,这样不但本身载荷很大,尤其注水压力发生变化时,所安装的锚定装置或者封隔器所受载荷很大,使用不稳定,一体式结构也容易损坏影响各部件寿命;在使用过程中下端的密封插头不容易插到位,而且分流后径向、轴向、斜向的流动路线造成了分流不稳定,影响了管柱整体寿命。
经过检索,发现公开(公告)号204877405U,公开(公告)日2015-12-16的公开文献公开了一种独立式安全长效生产管柱,包括地面控制系统、环空安全阀、内管安全阀、环空安全封隔器、内压缩封隔器、内外平衡封隔器、内外筛管以及内外丝堵等等。环空安全阀、内管安全阀以及内外压缩(或平衡)封隔器分别由三根不同的管线与地面控制系统连接。
通过比较,公开的文献存在以下缺陷:
1、内管与外管之间的定位较难,在精细夹层注水井中适应性较差;
2、单纯靠液控管线坐封的环空安全封隔器,在7in套管内受尺寸限制,没有锚定机构,在使用时外管管柱蠕动较大,使用寿命较短;
3、外管上内平衡封隔器、外平衡封隔器、下分层封隔器、内压缩封隔器、上分层封隔器、环空安全封隔器等分层工具与地面控制系统均用一根液控管线连接,液控管线串联的封隔器较多,导致风险点较多,而且这些分层封隔器长期承受地面的高压驱动液压力,一旦有一处液控通道失效,封隔器随即解封,便失去分层效果。
4、液控封隔器胶筒老化,加之液控管线内液压油的存在,封隔器不能正常解封,便失去反洗井功能。
发明内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胜利油田分公司石油工程技术研究院,未经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胜利油田分公司石油工程技术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302687.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