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多功能油井井口气液计量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710302690.X | 申请日: | 2017-05-02 |
公开(公告)号: | CN108798647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1-13 |
发明(设计)人: | 张建国;代旭升;于春荣;陈军;周宏斌;许燚;孙润琪;刘恒;杨洪忠;王琳;姜建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胜利油田分公司东辛采油厂 |
主分类号: | E21B47/06 | 分类号: | E21B47/06;E21B47/07 |
代理公司: | 济南日新专利代理事务所 37224 | 代理人: | 董庆田 |
地址: | 257000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液气分离 环空 位移传感器 温度传感器 信号线连接 压力传感器 液计量装置 上端 出口管 中心管 表头 上盖 壳体上端口 壳体下端口 壳体中心腔 产量标定 成本费用 方式使用 壳体内壁 连通状态 油井计量 上端口 下端口 伸入 下端 连通 体内 节约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多功能油井井口气液计量装置,所述壳体下端口连接出口管,壳体上端口固定有上盖,所述液气分离筒固定在壳体中心腔,所述液气分离筒下端口连通中心管,液气分离筒上端口设置位移传感器,所述液气分离筒与壳体内壁之间形成第一环空,所述中心管与出口管之间形成第二环空,第一环空与第二环空为连通状态,所述温度传感器、压力传感器安装在上盖上,并且温度传感器、压力传感器的下端均伸入壳体内,上端均通过信号线连接表头,所述位移传感器上端也通过信号线连接表头。本发明解决了原有产量标定方式使用设备多、人员多、时间长、标产准确性差的问题,减轻了职工劳动强度,节约油井计量成本费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油井井口液量、气量、压力、温度在线远传计量监测装置,具体地说是一种多功能油井井口气液计量装置。
背景技术
在油田的开发过程中油井的产液量、产气量等数据,是油田经营管理和分析地下油气储量以及运移规律的重要依据。传统方法是将各油井产出的油水气混合液通过单井管线流至计量站,利用计量分离器分别计量记录气体和油水混合液相关数据。随着油田的发展和油田四化建设的需要,计量站将逐步关闭,抽油机井用示功图远传只能实现产液量数据的录取,无法录取混在液体中气体数量,同时无杆泵井的在线计量监测还没有实现,电泵井所产出的混合液数量和气体数量无法计量,只能用罐车来标产,用罐车标定,操作不方便,工作量大。现有技术不能满足油田现场单井产出油水气混合液的计量问题。
经过检索,关于气液两相计量装置的公开技术也有不少,但都与本申请不相同,比如申请号201610169145.3,申请日2016.03.14一种超高粘度气液两相分离计量装置属于流量的测量技术领域,解决了气液两相分离计量装置测量误差非常大的问题,它包括管线、气液分离器、质量流量计和差压式流量计,进口管线与气液分离器上半部切向连接,气液分离器顶部设置有气相管线,在气相管线上设置有差压式流量计,气液分离器底部设置有液相管线,在液相管线上依次设置有质量流量计、差压式流量计和手动差压调节阀,液相管线通过手动差压调节阀与气相管线和出口管线连接,差压式流量计通过数据线与质量流量计表头上的PLC流量计算机连接。以上公开技术无论在技术方案还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以及有益效果方面均不相同。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多功能油井井口气液计量装置,解决了原有产量标定方式使用设备多、人员多、时间长、标产准确性差的问题,减轻了职工劳动强度,节约油井计量成本费用。
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多功能油井井口气液计量装置,包括表头、温度传感器、压力传感器、上盖、壳体、位移传感器、液气分离筒、出口管、中心管,所述壳体下端口连接出口管,壳体上端口固定有上盖,所述液气分离筒固定在壳体中心腔,所述液气分离筒下端口连通中心管,液气分离筒上端口设置位移传感器,所述液气分离筒与壳体内壁之间形成第一环空,所述中心管与进口管之间形成第二环空,第一环空与第二环空为连通状态,所述温度传感器、压力传感器安装在上盖上,并且温度传感器、压力传感器的下端均伸入壳体内,上端均通过信号线连接表头,所述位移传感器上端也通过信号线连接表头。
所述位移传感器包括相连接的位移杆和位移锥形头,所述液气分离筒上端口内侧也开设成与位移锥形头相配合的锥面,位移杆上端伸入上盖中心开设的导向孔中。
所述表头包括中央处理器以及均和中央处理器连接的AD模/数转换模块、电源整流电路、显示屏。
所述温度传感器、压力传感器、位移传感器均通过信号线连接AD模/数转换模块。
所述上盖通过螺栓固定在壳体上端口,上盖和壳体上端口之间设置密封垫。
所述液气分离筒和中心管连接处设置有密封圈。
所述出口管连接外管,中心管与外管之间形成第三环空,第三环控与第二环空连通。
所述出口管与外管通过卡箍进行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胜利油田分公司东辛采油厂,未经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胜利油田分公司东辛采油厂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302690.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