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带背叶片轴封式核主泵叶轮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710304373.1 | 申请日: | 2017-05-03 |
公开(公告)号: | CN106949087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3-28 |
发明(设计)人: | 马丹;李藏雪;吕延光;江福;张丽平;李聪 | 申请(专利权)人: | 哈尔滨电气动力装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4D29/18 | 分类号: | F04D29/18;F04D29/20;F04D29/08;F04D29/52;F04D29/54;F04D29/6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50066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平房区哈南工业***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叶片 轴封 式核主泵 叶轮 结构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带背叶片的核主泵叶轮,本叶轮不仅有5枚主叶片,还有8枚背叶片(11)均匀分布在叶轮出口面(20),背叶片(11)与平衡孔(17)共同作用,能平衡一部分轴向力,同时背叶片(11)还有密封作用,在事故工况即轴封注入水断失工况,通过背叶片(11)的旋转离心作用,阻止和延缓高温高压介质水进入下导轴承(18),为事故抢修争取时间,保护下导轴承(18)免于破坏。本核主泵叶轮通过在入水口处增加导水锥(22),叶顶(21)采用斜切结构、减少侧向间隙,控制叶顶泄露及空化汽蚀等特点,有效提高了核主泵容积效率和降低空化汽蚀风险。此叶轮结构广泛应用于轴封核主泵结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带背叶片轴封式核主泵叶轮结构。
背景技术
轴封泵作为核主泵的一种主要泵型,性能优良的核主泵叶轮成为主要技术需求,轴封泵下导轴承位于承压边界内部,需要采用设备冷却水冷却,轴封泵正常工作时,冷却下导轴承的冷却水最终是流入叶轮室的,事故工况冷却水断失工况,在压差作用下高温高压介质会进入下导轴承,损坏下导轴承,同时由于轴封泵叶轮在高温高压下工作,田湾核电站曾出现过叶片断裂事故。目前一般轴流泵叶轮不会在高温高压环境下长期工作,对叶轮变形量、侧向间隙、空化汽蚀要求不高;只要满足水利性能就可以,更不需要考虑密封功能。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轴封性核主泵的叶轮结构,该叶轮结构即满足核主泵的流量、扬程、效率等主要性能指标,同时兼顾具有平衡轴向力、减小推力轴承负担功能;更主要在事故工况下,阻止叶轮内高温高压水向上流入下导轴承,损害下导轴承。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 8枚背叶片(11)均匀分布在叶轮出口面,叶轮进口部通过叶轮螺栓(16)、叶轮螺母(3)将叶轮口环(13)、叶轮(5)与泵轴(19)固定连接在一起,叶轮口环(13)与叶轮通过第一圆柱销(2)和第二圆柱销(4)精确定位,用多个的定位销(10)与下泵轴(19)实现轴向定位,叶片外缘通过在泵壳内安装导流罩(6),导流罩(6)与导叶(9)通过螺栓连接在一起,导流罩(6)与泵壳(1)之间设置双密封(7)。背叶片(11)进出口安放角均为90°的非扭曲型叶片,叶片高度8mm,叶片厚度25mm,背叶片(11)均匀分布在叶轮出口面(20),背叶片(11)与检修密封(15)距离为13.5mm-21mm。一种带背叶片的核主泵叶轮,叶轮口环(13)上开有4个Ø3mm的平衡孔(17),叶轮口环(13)整体做成90°锥形,前部呈倒圆角,叶轮与叶轮口环使叶轮前部形成导水锥(22)。叶片叶顶(20)形状为压力面向吸力面倾斜角6°,导流罩与叶片外缘平行,叶轮与导流罩单侧间隙(14),其间隙区间为0.6-0.8mm ,导流罩(6)与泵壳(1)通过双密封(7)进行密封。
8枚背叶片(11)由于叶片的旋转离心作用,使背叶片内部压力小于外部压力,并与叶轮口环(13)上平衡孔(17)联合作用,平衡一部分轴向力,减少推力轴承负担;特别是在事故工况,即轴封注入水断失的情况下,下导轴承(18)处的冷却水压力降低,高温高压的介质水在压差作用下会逆流进入下导轴承(18),增加背叶片(11)可以起到密封作用,延缓高温高压介质进入下导轴承(18),为故障处理和检修争取时间。
该主泵叶轮通过8个定位销(10)与泵轴(19)进行对中,每个定位销(10)都有固定的编号,互相顺序不能调换,能够与泵轴(19)精确对中,防止泵轴(19)转动过程中的震动和不平衡。
核主泵叶轮轮毂采用类圆球形,与叶轮口环(13)配合形成导水锥,可有效减少叶轮进口处的冲击和脱流,利于叶轮内部流动的稳定性,增加水利效率。
叶轮轮毂内部做成空腔式结构,此结构即可减少叶轮的重量,进而减少离心惯性力、轴向力和叶轮在高温工作时的变形,为叶轮侧向间隙(14)的减小打下基础;并且此结构可作为平衡孔(17)泄露通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哈尔滨电气动力装备有限公司,未经哈尔滨电气动力装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30437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液态相变冷媒冷风系统
- 下一篇:真空预冷机垂直开闭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