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供热机组可再生能源深度调峰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305147.5 | 申请日: | 2017-05-03 |
公开(公告)号: | CN107062350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1-15 |
发明(设计)人: | 吕海祯;赵岩;游大宁;丁俊齐;辛刚;刘锐;刘玉智;郭俊山;张虎;郑威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山东电力工业锅炉压力容器检验中心有限公司;山东中实易通集团有限公司;国家电网公司 |
主分类号: | F24D3/02 | 分类号: | F24D3/02;F24D19/10 |
代理公司: | 济南圣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7221 | 代理人: | 张勇 |
地址: | 250002 山东***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供热机组 深度调峰 生态文明 运行状态 热负荷 补充 替代 调峰 供汽 采暖 机组 清洁 建设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供热机组可再生能源深度调峰方法,确定供热机组的类型,并确认各供热机组运行状态,对供热机组进行深度调峰,并在调峰过程中,补充机组供汽压力,或补充采暖热负荷;本发明能够满足深度调峰要求,实现了清洁替代和电能替代,为生态文明建设做出了贡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供热机组可再生能源深度调峰方法。
背景技术
生态文明建设要求能源领域实现两个替代,一个是清洁替代,一个是电能替代。
清洁替代主要是把能源划分为清洁能源和非清洁能源,对于电能来说,清洁能源主要是指风能、水能、太阳能、地热能等不需要化石燃料的能源;非清洁能源主要是指通过燃烧化石燃料的能源。电能替代主要是利用电的热效应和磁效应,产生热能和机械能以满足生产生活的需要。
发改委能源局出台政策,引导火电机组深度调峰消纳清洁能源,实现清洁替代。实践中发现,某些供热机组不能满足深度调峰要求。这些机组根据供热方式不同,可分为高背压供热机组和抽汽凝汽式机组。高背压供热机组主要是受热负荷限制,抽汽凝汽式机组主要是在供热运行时,受低压缸进汽流量的限制。
能源规划要求十三五期间,所有现役机组满足深度调峰要求,因此供热机组如不能满足要求,面临被关停的危险。
而对于高背压供热机组来说,主要是在深度调峰时电负荷较低,进汽量小,不能满足热负荷要求;对抽汽凝汽式机组,主要是在深度调峰时,不能满足采暖热负荷或工业热负荷的要求,还有的受低压缸最小进汽量的限制,不易实现。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供热机组可再生能源深度调峰方法,本发明使得供热机组能够满足深度调峰的要求。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供热机组可再生能源深度调峰方法,确定供热机组的类型,并确认各供热机组运行状态,对供热机组进行深度调峰,并在调峰过程中,补充机组供汽压力,或补充采暖热负荷。
进一步的,若供热机组为高背压供热机组,且采暖期高背压运行,非采暖期纯凝运行时,深度调峰时重点监视锅炉排放二氧化硫或/和氮氧化物不超标。
进一步的,供热机组在纯凝运行情况下,能够满足深度调峰的要求。
进一步的,若供热机组为高背压供热机组,且纯高背压运行,在电负荷满足深度调峰要求时,其热负荷不足的部份有电加热锅炉替代。
进一步的,若供热机组为抽汽凝汽式机组,且热负荷为工业抽汽,检查机组纯凝工况是否满足深度调峰要求,在满足要求的前提下,检查工业供汽压力是否满足热用户要求,如不满足热负荷供汽压力要求,从汽轮机更高压力抽汽段抽汽并在供热管道上加装压气机。
如果满足热用户要求则表示供热机组的深度调峰电负荷和热负荷都满足。
进一步的,压气机由电力驱动。
进一步的,若供热机组为抽汽凝汽式机组,且热负荷为采暖供汽,深度调峰时,采暖热负荷不满足部分由电加热器替代。
进一步的,若供热机组为抽汽凝汽式机组,且热负荷同时提供工业和采暖供汽,则其采暖负荷部分加装电加热器,工业供汽负荷部分在供热管道上加装压气机并且设置比供汽负荷压力更高压力的备用汽源。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本发明能够满足深度调峰要求,实现了清洁替代和电能替代,为生态文明建设做出了贡献。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的进一步理解,本申请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山东电力工业锅炉压力容器检验中心有限公司;山东中实易通集团有限公司;国家电网公司,未经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山东电力工业锅炉压力容器检验中心有限公司;山东中实易通集团有限公司;国家电网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305147.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