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铁路列车自动供水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10305156.4 | 申请日: | 2017-05-03 |
公开(公告)号: | CN107054406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4-09 |
发明(设计)人: | 李宏;王金兰;蒋新革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 |
主分类号: | B61K11/00 | 分类号: | B61K11/00 |
代理公司: | 广州华进联合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24 | 代理人: | 周修文 |
地址: | 510430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铁路 列车 自动 供水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铁路列车自动供水装置,包括第一驱动装置、第二驱动装置、供水管和设于所述供水管的端部的供水接头,所述供水接头朝向所述列车的车厢设置,所述第一驱动装置用于驱动所述供水管逐渐靠近或背离所述车厢,所述供水接头包括内设有供水通道的供水座和设于所述供水通道上的阀门,所述车厢上设有与水箱连通的受水座,所述受水座内设有用于与所述供水通道对接的受水通道,所述第二驱动装置用于驱动所述阀门启闭。本发明实现了供水的自动化,省去了列车供水时的人力消耗,相应地,减少了工人的工作强度,也避免了工人在危险及恶劣的环境下作业。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列车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铁路列车自动供水装置。
背景技术
铁路旅客列车一般都设置了水箱,用于为车上的乘客供应水。在列车停站时,经常需要地面为水箱补充水源,一般将地面上的水管与列车水箱的接头接通即可加水。目前绝大部分铁路车站的加水工作都采用人工作业方式。由于列车停车时间短,一般要求在5至10分钟内把水上满,否则将延误列车安全正点运行,因而对工人的工作要求较高,同时也导致有的车厢没有成功加水的情况发生。并且,一个加水工人要负责数个车厢的加水,工人的劳动强度十分大,人力成本非常高,而且不管是严寒的冬天或是炎热的夏天,工人都需要克服恶劣的天气进行室外作业,工作劳累辛苦且存在安全隐患。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本发明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铁路列车自动供水装置,其实现了供水的自动化,省去了列车供水时的人力消耗,相应地,减少了工人的工作强度,也避免了工人在危险及恶劣的环境下作业。
其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铁路列车自动供水装置,包括第一驱动装置、第二驱动装置、供水管和设于所述供水管的端部的供水接头,所述供水接头朝向所述列车的车厢设置,所述第一驱动装置用于驱动所述供水管逐渐靠近或背离所述车厢,所述供水接头包括内设有供水通道的供水座和设于所述供水通道上的阀门,所述车厢上设有与水箱连通的受水座,所述受水座内设有用于与所述供水通道对接的受水通道,所述第二驱动装置用于驱动所述阀门启闭。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阀门包括设于所述供水通道上的至少一个开关瓣,所述开关瓣沿着所述供水通道的径向设有外侧部和内侧部,所述外侧部与所述供水座铰接,所述第二驱动装置包括与所述开关瓣一一对应的驱动组件,每个所述驱动组件包括触发杆和与所述触发杆连接的联动机构,在所述供水座移向所述受水座的过程中所述供水座抵动所述触发杆的一端,所述触发杆的另一端通过所述联动机构驱动所述内侧部摆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供水座设有可插设于所述受水通道内的供水锥形段,所述受水通道的入口端设有与所述供水锥形段形状相匹配的受水锥形槽,所述受水锥形槽的侧壁设有第一腔体和与所述第一腔体连通的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所述供水锥形段的侧壁设有第二腔体和与所述第二腔体连通的第三开口和第四开口,所述第三开口面向于所述第二开口,所述第四开口开设于所述供水锥形段的端部且面向于所述内侧部,所述联动机构包括设于所述第一腔体内的第一转轴和绕所述第一转轴转动的第一转杆,所述触发杆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转杆的一端连接,另一端穿过所述第一开口并伸入所述受水通道内,所述第一转杆远离所述触发杆的一端依次穿过所述第二开口、所述第三开口、所述第四开口后与所述内侧部抵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联动机构还包括设于所述第二腔体内的链条传动机构、第二转轴和绕所述第二转轴转动的第二转杆,所述第一转杆通过所述链条传动机构、所述第二转杆与所述内侧部抵接,所述链条传动机构包括链条和张紧轮,所述链条的一端固定在所述第二腔体的内壁上,另一端经过所述张紧轮后与所述第二转杆的一端连接,部分所述链条位于所述第三开口的正下方,所述第一转杆在偏转时带动所述链条移动,所述第二转杆远离所述链条的一端用于抵动所述内侧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转杆包括翘杆、与所述翘杆的一端铰接的拉杆、与所述翘杆的另一端铰接的推杆,所述翘杆绕所述第二转轴转动,所述拉杆与所述链条连接,所述推杆远离所述翘杆的一端与所述第二腔体的内壁铰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未经广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305156.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低功耗机车轴温检测装置
- 下一篇:机车信号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