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一龄刀鲚池塘串联式生态繁育养殖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305223.2 | 申请日: | 2017-05-03 |
公开(公告)号: | CN107223598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9-10 |
发明(设计)人: | 施永海;徐嘉波;谢永德;张海明;刘永士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市水产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A01K61/10 | 分类号: | A01K61/10;A01K61/59 |
代理公司: | 上海顺华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31203 | 代理人: | 陆林辉 |
地址: | 200433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一龄刀鲚 池塘 串联式 生态 繁育 养殖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刀鲚养殖,尤其是一龄刀鲚池塘串联式生态繁育养殖方法。
背景技术
刀鲚(Coilia ectenes),属鲱形目、鳀科、鲚属,俗称刀鱼、毛刀鱼、毛花鱼、胡子鱼、鲚鱼。主要分布于我国黄渤海和东海一带,凡通海的江河如辽河、海河、黄河、长江、钱塘江均能见到,其以肉质细嫩,味道鲜美而著称,是享有“长江三鲜”美誉之一的名贵洄游性鱼类。近几年来,由于过度捕捞及生态环境恶化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刀鲚资源急剧衰退,2016年,我国农业部还拟将刀鲚列入保护动物名录进行了征询意见。但市场需求却有增无减,甚至到了有价无市的窘境,2016年的清明前后,三两左右规格的刀鲚市场售价高达7000元/斤。刀鲚人工繁养技术的突破和推广,进而推进该鱼的产业化养殖生产,可以促进渔业产业结构的调整,促使渔业增效、渔民增收。因此,刀鲚作为人工养殖新品种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目前,刀鲚繁育方式大致可分为2大类:一大类是室内水泥池人工繁育方法,采用人工催产、受精卵人工孵化、苗种人工培育等技术方案,此方法优点是人工繁育完全在人为控制条件下进行的,苗种培育成活率较高,能获得批量的苗种,如:一种长江刀鲚室内集约化人工育苗技术和一种刀鲚阶梯式繁育方法;另一大类是生态繁育,即采用清池消毒后,放入适量的2龄以上亲本,让其自然交配、产卵、孵化,苗种培育也在这个池塘中,进行生态培育,适量换水,人工干预非常少,到鱼苗到达一定的规格,拉网移出亲本,此方法优点是操作简单,基本上不用精细化的操作,人们接受快,不需要接受系统的培训,如:一种刀鱼亲鱼的生态工厂化繁育方法和一种长江刀鲚池塘大棚生态早繁方法。但是这些方法都基于2龄以上的大规格刀鲚,在生产实践发现,有40-50%的一周龄刀鲚在繁育季节会性腺发育参与繁殖,一龄刀鲚个体较小,体质瘦弱,特别是产后一龄刀鲚体质更加虚弱,不适合人为操作,特别是野生驯养的一龄刀鲚更不适合人为操作,另外一龄刀鲚怀卵量也特别少,也不适合规模化繁育,所以,一龄刀鲚不适合第一大类的人工催产的规模化人工繁育方法。与此同时,产卵后的一龄刀鲚亲本,相对于2龄以上的大规格刀鲚,体质极其虚弱,不是适合第二大类生态繁育方法中的在高温季节拉网移除亲本,另外一龄刀鲚由于生长发育时间短,不适合进行池塘大棚早繁。因此,急需一套技术来安全合理地利用一龄刀鲚所产的仔鱼,分离仔鱼和亲本,实现刀鲚苗种培育和成鱼养殖的双丰收。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一龄刀鲚池塘串联式生态繁育养殖方法。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市水产研究所,未经上海市水产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305223.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桶状蜂箱蜜蜂养殖及收蜜的方法
- 下一篇:一种工厂化养殖美洲鲥原池倒池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