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锰钛系低温SCR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及所得催化剂的应用在审
申请号: | 201710305478.9 | 申请日: | 2017-05-03 |
公开(公告)号: | CN107159228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9-15 |
发明(设计)人: | 陈香;杨栋;韩飞飞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天楹环保能源成套设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J23/889 | 分类号: | B01J23/889;B01D53/86;B01D53/90;B01D53/56 |
代理公司: | 南京天翼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32112 | 代理人: | 李建芳 |
地址: | 226600 江苏省南***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锰钛系 低温 scr 催化剂 制备 方法 所得 应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锰钛系低温SCR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及所得催化剂的应用,属于催化剂领域。
背景技术
催化剂是SCR工艺的核心,对SCR工艺投资和运行有直接的影响。SCR催化剂的研究始于上世纪中后期,经过多年的发展,催化剂目前已经实现商业化。SCR有三种类型催化剂,即贵金属催化剂、金属氧化物催化剂和分子筛催化剂。贵金属催化剂是系统中应用最早的催化剂,以Pt、Rh、Pd等贵金属为活性成分,Al2O3和整体陶瓷为载体,制成球状或蜂窝状。贵金属催化剂活性强,反应温度较低,适用于低温条件。金属氧化物催化剂主要是氧化钛基系列催化剂,其次是氧化铁基催化剂,以Fe2O3为基础,添加Cr2O3、Al2O3、SiO2以及微量MgO、TiO2、CaO等组成,在催化还原法中应用最多的金属氧化物是V2O5。分子筛催化剂具有很高的活性,常见的分子筛有X型、Y型、丝光沸石、ZSM-5等类型,工业上用量最大的是分子筛裂化催化剂。
商业SCR催化剂一般为高温、中温催化剂,活性组分为V2O5,载体为锐钛矿型的TiO2,WO3或MoO3作助催剂。低温催化剂活性温度在160-250℃左右,布置在低温SCR系统布袋除尘器后,不需要或者只需要少量加热,烟气直接与还原剂混合,在催化剂的作用下,脱除NOx。目前,低温催化剂的研制开发主要集中在以下3个方面。第一,针对不同的载体,如TiO2、Al2O3、活性炭、沸石分子筛。第二,在高效的载体上配合不同的活性组分,常见低温SCR催化剂活性组有活性MnOx、CeO2。第三,对催化剂进行改性,掺杂贵金属可以有效的缓解催化剂烧结的现象。
然而现有的低温催化剂仍然存在催化效率低,脱硝效率低的缺陷。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低温催化剂催化效率低、脱硝效率低的缺陷,本发明提供一种锰钛系低温SCR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及所得催化剂的应用。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锰钛系低温SCR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包括顺序相接的如下步骤:
(1)将TiO2、SiO2,活性炭粉、粘土和甲基纤维素投入球磨机中进行混合,其中,TiO2、SiO2,活性炭粉、粘土和甲基纤维素的质量比为(79±3):1:(1.5±0.2):2:(5±1);
(2)将乙酸锰、硝酸铈、硝酸铁、硝酸钴、乙醇胺、玻璃纤维和步骤(1)所得的物料加入到捏合机中捏合,通过捏合,使固体物料与液体物料充分混合,形成粘稠的塑形膏体,其中,乙酸锰、硝酸铈、硝酸铁、硝酸钴、乙醇胺和玻璃纤维的质量比为(28±2):(10±1):(15±2):(10.5±0.2):1:(3±1);
(3)将步骤(2)所得物料送入造粒机机中挤条成型;
(4)将步骤(3)所得物料送入干燥设备中于110±10℃条件下干燥;
(5)将步骤(4)所得物料送入焙烧炉中在500±10℃的条件下煅烧4h±0.1,冷却,得到成品催化剂。
TiO2表面具有比较丰富的Lewis酸性位,有利于NH3在低温条件下的活化,Mn/TiO2催化剂显示出优异的低温脱硝性能。本申请上述催化剂可使脱硝效率达到99%以上。
为了提高催化效率,步骤(3)所得物料为直径为5mm、长度为20-50mm的圆柱形。
为了提高催化效率,步骤(4)中干燥至恒重。
为了进一步提高催化效率,步骤(5)中焙烧时的升温速率为90分钟将物料从室温升至500±10℃,然后在500±10℃的条件下煅烧4h;步骤(5)中冷却时,以5℃/分钟的速度冷却至250℃,然后以3℃/分钟的速度冷却至室温。
上述锰钛系低温SCR催化剂的使用,其使用温度为150℃-200℃。
本发明未提及的技术均参照现有技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天楹环保能源成套设备有限公司,未经江苏天楹环保能源成套设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305478.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