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播种机在审
申请号: | 201710306487.X | 申请日: | 2017-05-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7046875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8-18 |
发明(设计)人: | 步明玉;步小燕;步明富 | 申请(专利权)人: | 句容市明玉葡萄种植专业合作社 |
主分类号: | A01C7/02 | 分类号: | A01C7/02 |
代理公司: | 南京汇盛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32238 | 代理人: | 陈扬 |
地址: | 212400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播种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播种机。
背景技术:
目前我国的玉米种植有手动播种和机械播种两种方式,在对于小面积播种玉米时,采用大型播种机械,成本高,若直接采用手动播种,则效率低,且劳动强度非常大。
因此,确有必要对现有技术进行改进以解决现有技术之不足。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而提供一种播种机。
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有:一种播种机,包括壳体、第一隔板、压杆、弹簧、锥嘴、第一连杆、驱动齿、排种机构和集料箱,所述第一隔板设于壳体内,并将壳体的内腔分隔成安装腔和排种腔,在壳体的底端设有与所述排种腔相贯通的出料口,两锥嘴均铰接于出料口侧壁上,且两锥嘴通过两根第一连杆与压杆相连;压杆活动插接于安装腔内,且压杆的上下两端均穿过壳体的侧壁并伸于壳体外,弹簧套设于压杆上,且弹簧的上下两端分别对应抵接于安装腔的内壁上和压杆上,排种机构设于排种腔内,驱动齿连接于压杆上,且驱动齿的一端穿过第一隔板并与排种机构相啮合,集料箱固定于排种腔内,且集料箱置于排种机构的上方;
所述排种机包括排种轴和棘齿轮,两排种轴固定于棘齿轮的两侧,在排种轴的外圆周壁上均布有若干集种孔,所述棘齿轮与驱动齿相啮合。
进一步地,所述集料箱上设有两排种口,两排种口对应置于两排种轴的上方。
进一步地,所述排种口与排种轴之间的距离为1~3mm。
进一步地,所述集种孔的深度为5~10mm。
进一步地,所述压杆的侧壁上设有凸起部,弹簧下端抵接于该凸起部上。
进一步地,所述壳体的顶端设有手把。
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体积小,重量轻,使用灵活,省事实力,大大减轻了农民的劳动强度,提高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图 1 为本发明结构图。
图 2 为本发明中排种机构与集料箱的结构图。
图 3 为本发明中排种机构的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
如图1至图3所示,本发明一种播种机,包括壳体11、第一隔板12、压杆13、弹簧14、锥嘴15、第一连杆16、驱动齿17、排种机构2和集料箱3,第一隔板12设于壳体11内,并将壳体11的内腔分隔成安装腔110和排种腔111,在壳体11的底端设有与排种腔111相贯通的出料口,两锥嘴15均铰接于出料口侧壁上,且两锥嘴15通过两根第一连杆16与压杆13相连。压杆13活动插接于安装腔110内,且压杆13的上下两端均穿过壳体11的侧壁并伸于壳体11外,弹簧14套设于压杆13上,且弹簧14的上下两端分别对应抵接于安装腔110的内壁上和压杆13上,排种机构2设于排种腔111内,驱动齿17连接于压杆13上,且驱动齿17的一端穿过第一隔板12并与排种机构2相啮合,集料箱3固定于排种腔111内,且集料箱3置于排种机构2的上方。
本发明中的排种机构2包括排种轴21和棘齿轮22,两排种轴21固定于棘齿轮22的两侧,在排种轴21的外圆周壁上均布有若干集种孔210,棘齿轮22与驱动齿17相啮合。
在集料箱3上设有两排种口31,该两排种口31对应置于两排种轴21的上方。
为防止玉米种子从排种口31与排种轴21之间的间隙露出,排种口31与排种轴21之间的距离为1~3mm。
集种孔210的深度为5~10mm,该深度便于玉米种子更好的下落至集种孔210内。
为便于将弹簧14抵接于压杆13上,在压杆13的侧壁上设有凸起部131,弹簧14下端抵接于该凸起部131上,凸起部131的下端面抵接于安装腔110的内壁上。
在壳体11的顶端设有手把5。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句容市明玉葡萄种植专业合作社,未经句容市明玉葡萄种植专业合作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306487.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