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复合电感器在审
申请号: | 201710306821.1 | 申请日: | 2017-04-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7369539A | 公开(公告)日: | 2017-11-21 |
发明(设计)人: | 盛建新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 |
主分类号: | H01F27/30 | 分类号: | H01F27/30;H01F17/04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227 | 代理人: | 舒艳君,李洋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复合 电感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将多个电感器一体化的、各个线圈间的耦合大致为0的复合电感器。
背景技术
在电子电路中,存在使用多个相同的电子部件的情况。在这样的情况下,为了减少安装面积而使用将多个电子部件一体化的复合电子部件。即使在电感器中,也存在使用将多个电感器一体化的复合电感器的情况。一般而言,在复合电感器中,为了使各个线圈不影响其他线圈,而需极力减小各电感器之间的磁耦合。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3-224013号公报
图16是用于对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现有的复合电感器的构造进行说明的图,图16的(a)表示立体图,图16的(b)表示图16的(a)的A-A纵剖视图。
如图16的(a)和图16的(b)所示,复合电感器5是由如下元件构成的铁氧体电感器,即:由铁氧体构成的剖面E字形状的E芯体6、7、由铁氧体构成的板状的I芯体8、卷绕成环状的线圈1、2以及树脂制成的基体9。复合电感器5称为2in1电感器。
E芯体6、7在内部分别收纳线圈1、2,配置于I芯体8的两面,并搭载于基体9上。线圈1的终端1a、1a以及线圈2的终端2b、2b从基体9的下表面引出而成为安装端子。
复合电感器5在E芯体6的中间腿6a与I芯体8之间以及E芯体7的中间腿7a与I芯体8之间设置有间隙G。由于该间隙G作为磁阻发挥功能,因此抑制线圈1与线圈2之间的磁耦合。尽管如此,仍存在线圈1与线圈2的耦合系数为1%以上而无法为0的问题。
在近年来经常使用的在含磁粉树脂中埋设线圈的压粉电感器的情况下,难以设置间隙,而且即使设置了间隙,若含磁粉树脂的相对导磁率为数十左右,则与铁氧体的相对导磁率为数百的情况相比非常低,因此基于间隙的耦合系数的抑制效果较弱,耦合系数变得相当大。因此,存在压粉电感器不适于复合电感器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复合电感器是将多个线圈一体化后的复合电感器,其特征在于,由在第一直线上对齐卷绕轴而配置的第一线圈组以及在第二直线上对齐卷绕轴而配置的第二线圈组构成,上述第一线圈组的线圈与上述第二线圈组的线圈配置为相互不同,上述第一线圈组的线圈与上述第二线圈组的线圈在从卷绕轴方向观察时一部分重叠。
根据本发明的复合电感器,能够提供一种构造简单且各线圈之间的磁耦合大致为0的复合电感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复合电感器的第一实施例的透视立体图。
图2是本发明的复合电感器的第一实施例的纵剖视图。
图3是本发明的复合电感器的第一实施例的仿真结果。
图4是本发明的复合电感器的第一实施例的仿真结果。
图5是对本发明的复合电感器的原理进行说明的示意剖视图。
图6是本发明的复合电感器的第二实施例的立体图。
图7是本发明的复合电感器的第二实施例的纵剖视图。
图8是本发明的复合电感器的第二实施例的仿真结果。
图9是普通的数字放大器的电路图。
图10是本发明的复合电感器的第三实施例的纵剖视图。
图11是本发明的复合电感器的第三实施例的仿真结果。
图12是信道内的电感器耦合了的情况下的数字放大器的仿真结果。
图13是信道间的电感器耦合了的情况下与未耦合的情况下的数字放大器的仿真结果。
图14是多信道DC-DC转换器的电路图。
图15是本发明的复合电感器的第四实施例的纵剖视图。
图16是现有的复合电感器的立体图和纵剖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5、50、51、52、53…复合电感器;1、2、10、11、12、13、20、21、22、23、32、33、42…线圈;6、60、62、63…含磁性体树脂;6、7、61、71…E芯体;8、81…I芯体;9、91…基体。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图1是用于对本发明的复合电感器的第一实施例进行说明的透视立体图,图2是其纵剖视图。
如图1和图2所示,复合电感器50是将被赋予绝缘涂层的导线卷绕成环状的两个线圈10、20埋设于含磁粉树脂60中而一体成型的压粉电感器。
线圈10与线圈20为相同形状相同尺寸,开口面平行,并且配置为在从线圈的卷绕轴方向观察时开口面的一部分重叠。
线圈10、20的终端引出到复合电感器50的外包装,剥离绝缘涂层而成为安装端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未经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30682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