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往复式液压驱动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10307692.8 | 申请日: | 2017-05-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7061409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6-04 |
发明(设计)人: | 刘小华;陈泽平;史春宝;闫保永;雷丰励;刘思聪;陈航;吕晋军;王杰;孟祥辉;周熙力;杨燕鸽;李淑健;张铭津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煤科工集团重庆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5B15/14 | 分类号: | F15B15/14 |
代理公司: | 北京海虹嘉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29 | 代理人: | 谢殿武 |
地址: | 400039 ***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往复 液压 驱动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往复式液压驱动装置,包括液压缸体和液压活塞,还包括一端位于液压缸体内与液压活塞连接、另一端伸出液压缸体设置的活塞杆,液压缸体设置有第一注油口和第二注油口,液压活塞设置在两注油口之间并将液压缸体分为第一注油腔和第二注油腔;液压驱动装置还包括配流机构,配流机构包括设置在第一注油腔内并可产生轴向往复移动的配流块和与活塞杆配合用于驱动配流块的驱动机构;本发明结构简单,故障率少,便于维修;重量轻、体积小,便于人工加持,在煤矿井下作业移动方便;可解决现有气动、往复式液压驱动装置等现有技术存在的整体系统复杂、故障率多、体型笨重、在矿井下移动不便等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煤矿井下钻孔封孔注浆泵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往复式液压驱动装置。
背景技术
施工钻孔是探明地质构造、煤层赋存、解决矿井瓦斯、水、顶底板等灾害的必要方法。而对于钻孔的注浆封孔也是必不可少的步骤,目前,矿井对于钻孔的注浆封孔常用的设备为气动注浆泵。气动注浆泵主要是利用井下的压缩空气,推动气缸活塞在气缸中进行往复运动,由气缸活塞带动注浆活塞进行往复运动,实现浆液的吸入、注浆的动作。但现有的气动注浆泵,在井下的压缩空气动力不足情况下,会导致注浆压力受限,所以经常需要单独配备压缩设备及压缩空气管路,增加了注浆封孔的成本,而且传动装置复杂、故障率高,体形臃肿笨重,井下转移困难。为解决此问题,现有技术中出现了液压注浆泵,其虽然可以解决气动注浆泵的一些不足,但其需要专门配置液压配流装置,整个系统显得复杂,同样在使用过程中故障率高、移动不便。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一种往复式液压驱动装置,可用于封孔用液压注浆泵或其它需要液压驱动功能的装置,其结构简单,成本低,故障率少,便于维修;重量轻、体积小,便于人工加持,在煤矿井下作业移动方便;可解决现有气动注浆泵、往复式液压驱动装置等现有技术存在的整体系统复杂、故障率多、体型笨重、在矿井下移动不便等问题。
本发明的往复式液压驱动装置,包括液压缸体和以可被液压油驱动沿液压缸体内壁轴向往复运动设置的液压活塞,还包括一端位于液压缸体内与液压活塞连接、另一端伸出液压缸体设置的活塞杆,活塞杆以可沿轴向滑动配合并形成圆周密封的方式与液压缸体配合设置,液压缸体设置有第一注油口和第二注油口,液压活塞设置在两注油口之间并将液压缸体分为第一注油腔和第二注油腔;
液压驱动装置还包括配流机构,配流机构包括设置在第一注油腔内并可产生轴向往复移动的配流块和与活塞杆配合用于驱动配流块的驱动机构,液压缸体上还设置有泄压油口,配流块上设置有用于启闭连通第一注油口和第一注油腔的注油通道和用于启闭连通泄压油口和第一注油腔的泄压通道,泄压通道与泄压油口的连通、注油通道与第一注油口的连通通过配流块的轴向往复移动切换实现。
进一步,驱动机构包括拉杆和限位块,活塞杆与液压活塞连接端形成有空腔,限位块位于空腔内,拉杆一端与配流块固定连接,另一端穿过活塞并伸入空腔与限位块固定连接,拉杆与液压活塞相对滑动配合。
进一步,活塞杆的空腔内还设置有用于与限位块配合防止液压活塞与配流块产生刚性接触的弹性元件。
进一步,液压缸体包括上端盖、液压缸筒和下端盖,液压缸筒的两端分别对应与上端盖和下端盖固定连接,液压活塞设置在液压缸筒内,活塞杆以可相对滑动的方式穿过下端盖并圆周密封。
进一步,配流块对应设置于上端盖内腔,配流机构还包括用于对配流块定位的行程定位装置,行程定位装置包括定位弹簧和定位单元,定位弹簧设置于配流的径向通孔内,定位单元在定位弹簧两端各设置一组,上端盖的内壁圆周设置有用于与定位单元相嵌合配合形成定位的定位环槽,定位环槽为沿轴向并列设置的两个。
进一步,定位单元包括与定位弹簧端部配合的定位座和设置于定位座外端用于与定位环槽配合的定位球。
进一步,配流机构还包括用于对配流块的轴向移动导向和限位的限位件,限位件贯穿配流块的底部并与上端盖固定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煤科工集团重庆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中煤科工集团重庆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307692.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紧凑型内藏式前后端部带锁气缸
- 下一篇:一种液压油缸的改良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