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金属铱配合物的多肽荧光环化方法及环化多肽有效
申请号: | 201710308188.X | 申请日: | 2014-03-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7129519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22 |
发明(设计)人: | 费浩;马晓川;王小波;贾俊丽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苏州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C07K7/06 | 分类号: | C07K7/06;C07K19/00;C07K1/107;C07K1/13;C07K1/02;C09K11/06 |
代理公司: | 南京利丰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32256 | 代理人: | 王锋 |
地址: | 215123 江苏省苏州市***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金属 配合 多肽 荧光 环化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金属铱配合物的多肽荧光环化方法及环化多肽。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主要包括:提供环金属铱配位化合物,并使所述环金属铱配位化合物与分布在多肽肽链中的不同位置处的两个组氨酸残基发生配位反应,实现多肽环化,并产生可由紫外光激发的绿色荧光;其中环金属铱配位化合物的化学分子式为(LC^N)2Ir(Lsolv)2M,M可选自OTf-、PF6-或BF4-等。本发明利用环金属铱配位化合物与多肽肽链中2个组氨酸残基发生配位反应,完成多肽环化,同时形成可被激发的荧光基团,使多肽分子被标记荧光,工艺简单高效,反应条件温和,产物性能稳定,无明显生物毒性,具有广阔生物化学和医学应用前景。
本申请是2014年3月6日提交的专利申请号为201410079377.0、名称为“基于金属铱配合物的多肽荧光环化方法及环化多肽”的发明专利申请的分案申请,并要求专利申请号为201310077634.2、专利申请日为2013年3月12日、名称为“一种基于组氨酸与金属铱配合物结合的多肽环化方法”的中国发明专利申请的国内优先权。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新型多肽荧光环化方法及环化多肽,特别是一种基于一类与多肽中可选择位点的两个组氨酸结合金属铱配合物,完成两个组氨酸之间多肽序列的环化,同时生成荧光基团,而实现的基于组氨酸与金属铱配合物结合的多肽荧光环化方法。
背景技术
近年来,多肽和各种小分子蛋白由于具有优越的生物相容性和可塑性,被广泛的应用于多种疾病的治疗。作为细胞内大部分信号通路的执行者,这些关键的多肽分子可以通过调控与疾病相关的信号通路,提供治疗药物的作用靶点。此外,作为生物活性分子,多肽来源广泛,易于合成,而且不同的多肽可以提供穿膜,靶向,治疗等多种功能,日益成为当代医学与生命科学研究领域的重要工具之一。
环化多肽在自然界中分布广泛,植物、动物、低等海洋生物、微生物、细菌和病菌等都含有微量的环化多肽。这些环肽的含量虽然低,但其中不少具有明显的生理活性,也因此受到国内外许多化学家、生物学家和药学家的重视。肽的环化因此成为一种重要的多肽分子设计方法,环化能降低环组分的自由度,并稳定多肽的特定二级结构。研究表明,限制多肽的构象能够增加与受体结合的亲和力和选择性,其环化状态下的各项性能均明显优于其线性状态。例如,RGD肽(含有精氨酸-甘氨酸-天冬氨酸的三肽序列)可与多种整合素特异性结合,能有效地促进细胞对生物材料的粘附,达到靶向整合素高表达细胞的目的。研究表明,其环化以后,在稳定性,靶向性以及亲和力各方面都明显优于线性的RGD。
传统的线性多肽环化方法有2种:一类是通过氨基和羧基的缩合,形成肽键。这种传统的首尾环合方法涉及部分或全部的保护和脱保护策略并需要缩合试剂进行相关环反应,过程复杂,且环化后难以做结构的延伸,无法做更复杂的设计与功能化。另一类通过引入二硫键(s-s)对生物活性肽进行环化。通常先合成带有巯基保护的半胱氨酸(Cys)残基的线型肽前体,然后脱去Cys的保护基,氧化成二硫键后成环,或直接将带保护基的Cys氧化成为s-s键,但是S-S键在天然的生物体系的还原环境下不稳定,大大限制了这类生物活性环化多肽的进一步应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环化多肽及基于金属铱配合物的多肽荧光环化方法,其工艺简单、快捷、易于实施,且所获产物具有低毒性,高稳定性等特点,从而克服了现有技术中的不足。
为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环化多肽,包含主要由环金属铱配位化合物与分布在多肽肽链中的不同位置处的两个组氨酸残基通过配位反应而形成的环化结构。
一种基于组氨酸与金属铱配合物结合的多肽环化方法,包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苏州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苏州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308188.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