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SF6断路器的远端辅助加热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10309939.X | 申请日: | 2017-05-05 |
公开(公告)号: | CN106960760B | 公开(公告)日: | 2019-12-03 |
发明(设计)人: | 林海涛;曹春诚;罗永利;姬磊;徐晖;程显 | 申请(专利权)人: | 郑州大学 |
主分类号: | H01H33/53 | 分类号: | H01H33/53;H05B1/02;H05B3/00 |
代理公司: | 41122 郑州市华翔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 | 马鹏鹞<国际申请>=<国际公布>=<进入 |
地址: | 450001 河南省郑***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sf6 断路器 远端 辅助 加热 装置 | ||
本发明专利提供一种SF6断路器的远端辅助加热装置,该装置能够解决在断路器底部加装加热器后无法有效提升断路器极柱远端气室内气体温度的问题。它是安装在断路器顶端,它由保温外套和嵌在其内壁的电阻带以及加装在高压母线上的感应发电装置组成,极柱的顶部内壁开有凹槽,加热电阻带固定在凹槽里,本发明具有安装简便,产品性能好的优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为一种SF6断路器的远端辅助加热装置。
背景技术
内蒙古东部地区气候寒冷,冬季部分地区最低温度可达-40℃,有些地区甚至可达-50℃。在极端低温情况下,SF6气体发生部分液化会使SF6断路器内的SF6气体密度降低,而SF6气体优良的电气特性实在一定的气压和密度条件下实现的,因此温度过低会导致SF6气体出现液化现象,使得SF6断路器的开断性能和绝缘能力下降。
为保证SF6断路器在高寒地区的安全、可靠运行,国内外的许多学者和厂家都做了相关的试验,目前较为常见的方法主要有:降低SF6气体的运行气压;使用其它气体代替SF6气体(如c-C4F8、SF6与N2的混合气体);对SF6气体进行加热。前两种方法虽然可以有效解决SF6气体的液化问题,但却不可避免地降低了其额定的开断电流参数,无法保证SF6断路器在大开断电流下的正常工作,同时也给检修和维护工作带来较大的困难。因此,要想保证断路器在高寒地区的正常运行,以目前的研究水平只能对SF6气体进行加热了。与此同时,目前已有的加热方式一般都是对断路器的罐体和瓷柱底部进行直接加热的,这种加热方式虽然简便可行,但由于瓷柱较长且其构成材料不易导热,因而无法将热量传导至SF6灭弧气室中,在高寒地区这种方法不能有效地提升SF6灭弧气室内的气体温度。因此,在底部加装加热装置的前提下,可以在断路器的远端加装该自具能加热装置,以期解决SF6断路器远端温度无法得到有效提高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专利想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以上所述的技术中所存在的缺陷,提供了一种SF6断路器的远端辅助加热装置,以此保证冬季断路器SF6内不发生液化现象。
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SF6断路器的远端辅助加热装置,它包括感应发电装置、电源保护及控制电路、超级电容、温度控制电路、加热电阻带、保温套、绝缘板。
所述的感应发电装置、电源保护及控制电路、超级电容、温度控制短路均设在保温套顶部,且各装置、电路之间通过绝缘板进行隔绝;所述的保温套与断路器的远端相互对应,且保温套套合在远端的外部,所述的加热电阻带内嵌于断路器远端内壁和远端顶部,加热电阻带设有均匀分布的若干个且加热电阻带之间相互串联。
所述的感应发电装置由磁感应线圈和高磁通铁芯组成,该装置利用电磁感应原理直接从高压母线取电,当高压母线中的电流变化引起周围磁场变化时加装在其上的电流感应线圈就会感应出电压,经过整流、滤波、稳压电路后将电能输送给后续设备。
所述的磁感应线圈应靠近高压母线,磁感应线圈与高压母线之间的距离为1-4mm。
所述的电源保护及控制电路根据感应电流的大小对电路进行保护,并控制取电线圈产生的电压电流,电源保护及控制电路根据感应电压的大小控制加热电路的工作状态,当电压稳定时直接为加热电阻带供电,并将多余的能量存入超级电容;当电压不稳定时将超级电容投入加热电路。
所述的温度控制电路主要由无线温度测控系统单元、温度传感器,微处理器、温度显示调节装置组成,温度传感器采集断路器温度并输出温度数据到微处理器进行处理,然后经无线发射模块发出,利用无线接收模块收集温度数据至温度显示调节单元进行数据的显示和分析比较,然后进行后续电路驱动,利用该温控模块,当温度下降至某一设定温度时,温度控制装置工作,使加热装置中加热回路接通,加热装置对其远端处进行加热;当温度上升到某一设定温度时,温度控制装置动作,断开加热回路。
本发明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郑州大学,未经郑州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309939.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