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胚芽米的加工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0310358.8 | 申请日: | 2017-05-05 |
公开(公告)号: | CN107051621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8-18 |
发明(设计)人: | 刘景芳 | 申请(专利权)人: | 刘景芳 |
主分类号: | B02B5/02 | 分类号: | B02B5/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21200 辽***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胚芽 加工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粮食加工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胚芽米的加工方法。
背景技术
大米的加工过程:稻谷----糙米----胚芽米----精白米。稻谷去除谷壳后就成为了糙米,但糙米的周围还覆盖着一层茶色的米皮,胚芽米是在糙米的基础上只除去表面那一层人不易消化的茶色的米皮,保留完整的胚芽和种皮。胚芽在一粒大米中按重量只占3%,然而66%的营养元素都在这小小的胚芽里,被称为“黄金一点”,胚芽蕴含丰富的蛋白质、淀粉、膳食纤维、多种维生素及生物活性物质,且含微量元素钙、铁、锌、硒等。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注重膳食的合理化以及营养的全面性,因此,国际国内都在大力推进公众营养改善,减缓与膳食有关的慢性病发病率上升的趋势,推广食用富含全营养的胚芽米。
目前,可以通过稻米脱谷辗米机实现将稻谷直接加工成胚芽米。加工的步骤一般为:1.筛选;2.去壳;3.干燥;4辗米;5.第一次抛光;6第二次抛光;7.色选。但是由于胚芽组织松散,胚芽和胚根是由一根极短的胚轴连接在一起,胚芽位于稻米腹部下端,和胚乳的连结不牢固。在生产过程中,加工步骤越多,越复杂,精度越高,就越容易造成胚芽脱落,留胚率低。因此,生产胚芽米的关键是如何兼顾留胚率和精度,而这与加工方法直接相关。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胚芽米的加工方法,该加工方法步骤简单,通过对稻谷进入胚芽米碾米机的流量进行控制,使加工过程中无需抛光,不仅提高了米粒的品质,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等含量在原有基数上增加60%-70%,而且使胚芽留胚率达到了90%以上。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一种胚芽米的加工方法,包含以下步骤:
一种胚芽米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如下:
A、去石
去除稻谷中混有石子;
B、除杂
去除稻谷中混有的其它杂质;
C、砻谷、谷糙分离
砻谷后的脱壳率≥95.5%,谷糙分离后的含谷壳率≤0.18%;
D、干燥
将米粒的含水率干燥至9%~10%;
E、碾米
使用现有技术中胚芽米碾米机,对米粒进行碾米;稻谷进入胚芽米碾米机的流量控制在0.9吨/小时~1.25吨/小时;
F、色选
根据米粒色度对胚芽米进行精选。
优选的,所述步骤E稻谷进入胚芽米碾米机的流量控制在0.9吨/小时。
优选的,所述步骤中稻谷为蟹田稻谷。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1)胚芽保留率可以达到在90%以上
(2)通过对稻谷进入胚芽米碾米机的流量进行控制,省去加工过程中多次抛光步骤,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成本,且避免了抛光工序的污染;
(3)该方法加工的胚芽米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等含量在原有基数上增加60%-70%;
(4)增加了膳食纤维;
(5)该方法加工的胚芽米口感更好;
(6)经常食用该方法加工的胚芽米,可更好的降低人体血液粘度、减少血栓形成、促进人体中糖的代谢、增加肠胃蠕动、减少人体衰老、改善人体微循环、调节肌体脂肪。
(7)稻谷选用蟹田稻谷,原生态,颗粒饱满,营养高。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
一种胚芽米的加工方法,包含以下步骤:
A、去石
去除稻谷中混有的石子;
B、除杂
去除稻谷中混有的其它杂质;
C、砻谷、谷糙分离
砻谷后的脱壳率≥95.5%,谷糙分离后的含谷壳率≤0.18%;
D、干燥
将米粒的含水率干燥至9%;
E、碾米
使用现有技术中胚芽米碾米机,对米粒进行碾米;稻谷进入胚芽米碾米机的流量控制在0.9吨/小时;
F、色选
根据米粒色度对胚芽米进行精选。
在本实施例中,选用的稻谷为蟹田稻谷,蟹田稻谷是稻子和河蟹共同种养,河蟹以稻子上的虫子为食,排泄物作为稻子肥料,原生态,稻谷颗粒饱满,营养高。
实施例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刘景芳,未经刘景芳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310358.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