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低浓度煤层气辅助电解CO2/H2O制备合成气方法及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710310531.4 | 申请日: | 2017-05-05 |
公开(公告)号: | CN107180985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9-19 |
发明(设计)人: | 杨志宾;王宇豪;王亚奇;韩敏芳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
主分类号: | H01M8/0656 | 分类号: | H01M8/0656;H01M8/1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083 北京市海淀***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浓度 煤层气 辅助 电解 co2 h2o 制备 合成气 方法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能源利用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利用低浓度煤层气辅助电解 CO2/H2O制备合成气方法及装置系统,尤其是涉及一种通过固体氧化物电解池 (SOEC),从而实现低浓度煤层气辅助电解CO2/H2O制备合成气方法及装置系统。
背景技术
能源和环境是目前世界各国共同关注的焦点问题。以全球变暖为明显特征的气候变化主要是人类过度使用化石燃料导致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量居高不下造成的。
固体氧化物电池(Solid Oxide Cell,SOC)是一种由陶瓷氧化物材料构成,在燃料化学能和电能之间实现高效转换及可逆存储的电化学器件。它以固体氧化物电解池(Solid Oxide Electrolysis Cell,SOEC)方式工作时,通过共电解方式将H2O/CO2转化为H2/CO,把电能以化学能形式存储下来,制得的合成气再通过费托合成过程(Fischer-Tropsch Process,F-T)转化成碳氢(液体)燃料予以储存和应用。
《煤矿安全规程》规定,甲烷含量低于30%的煤层气为低浓度煤层气。我国煤层气主要以井下抽采方式为主,采出的CHn(n=0~4)浓度范围多在3%~80%之间,其中三分之二的浓度都低于30%。我国是煤炭生产大国,每年由于采煤排放出的低浓度煤层气高达1.2×1010m3,相当于107t标准煤。目前我国对这部分低浓度煤层气的利用主要为矿区民用燃料和坑口发电,利用率仅占总排放量的 5%~7%,绝大部分(超过80%)排放到大气中,不仅浪费资源,而且会引起大气污染。煤层气直接排放到大气中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力极强,同体积气体引起的温室效应是CO2的21倍,对臭氧的破坏能力是CO2的7倍。
人工合成的液体碳氢燃料,在国民经济中可直接作为交通能源使用,而不需要另外铺设能源运输设施。合成气是制备合成碳氢燃料的基本原料,其生产主要是通过煤气化和天然气重整来实现,这两种制备方法均消耗了化石能源并且最终都导致了温室气体CO2的大量排放,且生产工艺流程复杂,设备投入大,反应条件也相对较高。
由此可见,现有技术有待于进一步的改进。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低浓度煤层气辅助电解CO2/H2O 制备合成气方法及装置系统,从而实现以废制废,即利用通常废弃低浓度煤层气帮助固定CO2温室气体,同时制备附加值高的合成气。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在原有SOEC高温共电解制备合成气的基础上,耦合了煤层气部分氧化与尾气催化燃烧两个反应,二者辅助SOEC高温共电解过程的进行,实现了以废制废。与原来阳极通入空气的传统模式相比,阳极通入煤层气取代空气可有效降低工作电压,电堆甚至能实现自发运行,若辅以一定的外加电压,则可实现过程的高效运行,极大的降低了电堆的电耗水平。同时煤层气经电堆内部部分氧化后所得的低品质产物,通过催化氧化可以为原料气预热,从而进一步降低了原过程的能耗水平,实现整个过程的低能耗运行。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通过低浓度煤层气辅助电解CO2/H2O制备合成气,不仅可达到有效利用能源的作用,还可以减少气体排放对环境的污染,实现以废制废,达到节能减排的作用,并获得环境、经济、社会三重效益。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图1为现有SOEC电解CO2/H2O制备合成气原理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所述低浓度煤层气辅助SOEC电解CO2/H2O制备合成气原理示意图。
图3为(a)现有SOEC电解CO2/H2O制备合成气能量理论计算图(b)本发明所述低浓度煤层气辅助SOEC电解CO2/H2O制备合成气能量理论计算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未经中国矿业大学(北京)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310531.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