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封闭式进水池后壁防涡柱消涡装置及其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312782.6 | 申请日: | 2017-05-05 |
公开(公告)号: | CN106948417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5-27 |
发明(设计)人: | 颜红勤;蒋红樱;成立;卢士亮;吴玲玲;于磊;周艳霞;周曼;夏臣智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省水利工程科技咨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4D29/66 | 分类号: | F04D29/66;E03B11/00 |
代理公司: | 扬州苏中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22 | 代理人: | 许春光 |
地址: | 210000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封闭式 进水 后壁 防涡柱消涡 装置 及其 方法 | ||
1.一种封闭式进水池后壁防涡柱消涡装置,包括封闭式进水池以及设置于封闭式进水池内的吸水管(7),所述封闭式进水池包括封闭式进水池侧壁(2)、封闭式进水池后壁(3)、封闭式进水池顶板(5)、封闭式进水池底板(6),所述吸水管(7)置于封闭式进水池内的一端设有喇叭管(1),喇叭管(1)上设有喇叭口;其特征是:
所述喇叭管(1)后方安装有防涡柱(4),所述防涡柱(4)面向喇叭管(1)一面为前平面(9),背向喇叭管(1)的一面为后平面(8),面向封闭式进水池侧壁(2)的两面均为弧形面(10),前平面(9)的宽度小于后平面(8)的宽度;防涡柱(4)的后平面(8)距离封闭式进水池后壁(3)的长度为喇叭口直径的0.12~0.21倍;所述防涡柱(4)上后平面(8)的宽度为喇叭口直径的0.3~0.4倍,前平面(9)的宽度为喇叭口直径的0.1~0.14倍;所述防涡柱(4)的高度为喇叭口直径的1.8~2倍,即,前平面(9)、后平面(8)、弧形面(10)的高度均为喇叭口直径的1.8~2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封闭式进水池后壁防涡柱消涡装置,其特征是:所述弧形面(10)的形状为长轴长是喇叭口直径的0.3~0.4倍、短轴长是喇叭口直径的0.1~0.13倍的1/4椭圆形。
3.一种封闭式进水池后壁防涡柱消涡方法,其特征是:包括封闭式进水池以及设置于封闭式进水池内的吸水管(7),封闭式进水池包括封闭式进水池侧壁(2)、封闭式进水池后壁(3)、封闭式进水池顶板(5)、封闭式进水池底板(6),在吸水管(7)置于封闭式进水池内的一端设有喇叭管(1),喇叭管(1)上设有喇叭口;在喇叭管(1)后方安装防涡柱(4),其中,防涡柱(4)面向喇叭管(1)一面为前平面(9),背向喇叭管(1)的一面为后平面(8),面向封闭式进水池侧壁(2)的两面均为弧形面(10),前平面(9)的宽度小于后平面(8)的长度;防涡柱(4)的后平面(8)距离封闭式进水池后壁(3)的长度为喇叭口直径的0.12~0.21倍;所述防涡柱(4)上后平面(8)的宽度为喇叭口直径的0.3~0.4倍,前平面(9)的宽度为喇叭口直径的0.1~0.14倍;所述防涡柱(4)的高度为喇叭口直径的1.8~2倍,即,前平面(9)、后平面(8)、弧形面(10)的高度均为喇叭口直径的1.8~2倍;
水流流入封闭式进水池,水流接触到防涡柱(4)后,水流易产生涡的空间被防涡柱(4)填补,水流经防涡柱(4)时,水体被打散,各层水流能量交换,喇叭管(1)两侧的水流在防涡柱(4)的两个弧形面(10)的作用下分别顺时针、逆时针流动,从而喇叭管(1)两侧水流被隔开,互不干扰地经喇叭口进入喇叭管(1)、吸水管(7)。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封闭式进水池后壁防涡柱消涡方法,其特征是:所述弧形面(10)的形状为长轴长是喇叭口直径的0.3~0.4倍、短轴长是喇叭口直径的0.1~0.13倍的1/4椭圆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省水利工程科技咨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江苏省水利工程科技咨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312782.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