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肿瘤特异性移植抗原蛋白TSTA3在制备食管鳞癌诊断试剂中的用途有效
申请号: | 201710316413.4 | 申请日: | 2017-05-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6908609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7-13 |
发明(设计)人: | 崔永萍;孔鹏洲;杨洁;阎婷;杨健;成晓龙;翟元芳;程彩霞;马燕春;钱钰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西医科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N33/68 | 分类号: | G01N33/68;G01N33/574 |
代理公司: | 太原晋科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4110 | 代理人: | 郑晋周;翟冲燕 |
地址: | 030031 *** | 国省代码: | 山西;1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食管鳞癌 患者诊断 肿瘤特异性 抗原蛋白 预后评价 诊断试剂 预后 制备 生物医药技术 蛋白表达量 移植 蛋白表达 分子靶标 评判标准 预后信息 诊断 表达量 免疫学 蛋白 预测 | ||
本发明属于生物医药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肿瘤特异性移植抗原蛋白TSTA3在制备食管鳞癌诊断试剂中的用途,所述的这种用途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食管鳞癌患者诊断和预后信息的分子靶标非常少,评判标准不一的技术问题。通过TSTA3蛋白表达情况进行免疫评分,然后通过TSTA3蛋白的表达量确定与患者诊断和预后的关系,用于辅助食管鳞癌患者的诊断和预后评价。本发明通过免疫学指标TSTA3蛋白表达量辅助食管鳞癌患者的诊断和对预后进行评价,为解决食管鳞癌患者诊断和预后评价手段缺乏的现状提供一种准确、快速的预测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生物医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肿瘤特异性移植抗原蛋白TSTA3在制备食管鳞癌诊断试剂中的用途。
背景技术
食管癌是世界范围内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我国是食管癌发病率及死亡率最高的国家,每年新发病例47.8万,死亡病例37.5万,发病率及死亡率分别居各类恶性肿瘤的第三位及第四位。我国食管癌发病主要集中在几个高发区,其中河南、山西、河北交界的太行山区发病率最高。与西方国家不同,我国食管癌的组织学类型90%为鳞状细胞癌,大多数患者确诊时已处于中晚期,病情发展快,预后差,5年生存率仅10%左右。目前食管癌治疗仍以手术结合放化疗为主,但对不能早期发现的患者常无根治性手术机会,同时对复发转移患者综合治疗的总体疗效仍不尽人意。与其它肿瘤类型相比,食管鳞癌(Esophageal squamouscell carcinoma, ESCC)的早期诊断标志物及靶向治疗的靶点甚为局限,缺乏可供参考的国际标准。因此,深入探索食管癌的发生发展机理,对于临床发现早期诊断的分子标志和制定有效的临床干预措施显得至关重要。
恶性肿瘤的一个普遍特征是细胞的糖基化修饰发生了显著的变化。糖基化常参与蛋白质肽链的折叠、聚合、成熟和运输,对细胞和蛋白质功能调节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在肿瘤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蛋白质的糖基化修饰会随着疾病进程发生改变,从而影响肿瘤细胞的粘附、侵袭、转移等过程。肿瘤细胞表面异常的糖蛋白还常作为肿瘤的标志物存在。因此,寻找食管癌癌变过程中糖基化的异常改变特征对于肿瘤的早期诊断、进程监测、预后评估以及治疗靶点的寻找均能提供重要的信息。
异常岩藻糖基化与肿瘤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岩藻糖基化是糖蛋白、糖脂寡糖修饰中最常见的修饰方式,GDP-L-岩藻糖是岩藻糖基化的唯一供体,其合成有补救合成和从头合成两种途径(图1):前者由游离的L-岩藻糖通过L-岩藻糖激酶和GDP-L-岩藻糖焦磷酸化酶两个步骤催化合成;后者是将GDP-D甘露糖通过三步酶促反应转变为GDP-L-岩藻糖,分别包含GDP甘露糖-4,6-脱水酶(GMDS)和GDP-4-酮-6-脱氧甘露糖-3,5异构酶-4-还原酶(TSTA3)。其中,从头合成途径合成了人体内90%的GDP-L-岩藻糖,成为GDP-L-岩藻糖生物合成的主要来源。细胞中岩藻糖基化还需要GDP岩藻糖转运体的参与及岩藻糖基转移酶(FUT)催化。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西医科大学,未经山西医科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316413.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双控恒温阀(平脚)
- 下一篇:基于WEB服务器技术为二手车提供网络鉴定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