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洞内塌方段的支护结构及支护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0316534.9 | 申请日: | 2017-05-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6894826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6-27 |
发明(设计)人: | 刘昊;胡娟;冯树荣;盛毅;辛文波;曹可佳;黄卫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水利水电建设工程咨询中南有限公司;中国电建集团中南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D11/00 | 分类号: | E21D11/00;E21D11/10;E21D11/15;E21D11/18;E21D20/00 |
代理公司: | 长沙正奇专利事务所有限责任公司43113 | 代理人: | 卢宏,郑俊超 |
地址: | 410014 湖南省长沙市雨***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塌方 支护 结构 方法 | ||
1.一种洞内塌方段的支护结构,包括设置在洞室(2)塌方段下方的钢拱架(1)、将各榀钢拱架连接的连接筋(8),其特征在于:环绕钢拱架(1)外表面叠加铺设有至少两层钢筋网(5),所述相邻钢筋网(5)的网孔错开布置;
在钢拱架(1)上朝向洞室方向预固定有定位管(10),该定位管(10)一端穿过钢筋网(5)靠近洞顶、另一端延伸至钢拱架(1)内腔;
在钢拱架(1)顶部固定预设有混凝土喷管(9),该混凝土喷管(9)一端穿过钢筋网(5)、另一端延伸至钢拱架(1)内腔;
在钢筋网(5)的最上层和钢拱架(1)外表面之间的区域喷涂有混凝土,形成钢筋混凝土层(6);钢筋混凝土层(6)与洞室(2)内壁之间的空间内填充有混凝土;
所述定位管(10)内设有锚杆(3),锚杆(3)延伸至洞室岩层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洞内塌方段的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从钢拱架(1)两侧的直立部分朝洞室(2)侧壁方向设有锚杆(11),锚杆(11)一端伸入洞室岩层、另一端与钢拱架(1)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洞内塌方段的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钢拱架(1)的榀与榀之间加密设置,间距为30cm~50cm;
位于钢拱架(1)的拱形部位的连接筋(8)加密设置,间距20~30c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洞内塌方段的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钢筋混凝土层(6)还包括在最上层的钢筋网(5)外表面铺的钢丝纤维网(4)。
5.一种洞内塌方段的支护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a)在洞室(2)塌方段下方搭设钢拱架(1);
(b)环绕钢拱架(1)外表面叠加铺设至少两层钢筋网(5),且相邻钢筋网(5)的网孔错开布置;
(c)在钢拱架(1)上朝向洞室(2)方向预先固定定位管(10),定位管(10)一端穿过钢筋网(5)靠近洞顶、另一端延伸至钢拱架(1)内腔;
(d)在钢拱架(1)顶部固定预设混凝土喷管(9),该混凝土喷管(9)一端穿过钢筋网(5)、另一端延伸至钢拱架(1)内腔;
(e)将台车移到钢拱架(1)的安全区域,对位于钢筋网(5)的最上层和钢拱架(1)外表面之间的区域喷射混凝土,形成钢筋混凝土层(6);
(f)对洞室(2)内壁岩面喷射混凝土,以封闭围岩;
(g)通过混凝土喷管(9)对钢筋混凝土层(6)与洞室(2)内壁之间的空间回填混凝土;
(h)回填完毕,待混凝土凝固到早期强度时,从定位管(10)中施打锚杆(3),锚杆(3)延伸至洞室(2)岩层内。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洞内塌方段的支护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b)中,铺设钢筋网(5)完成之后,在最上层的钢筋网(5)外表面铺设钢丝纤维网(4);
步骤(e)中喷射混凝土时将钢丝纤维网(4)一并喷涂。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洞内塌方段的支护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g)中,对于回填的混凝土和洞室(2)内壁岩面之间的缝隙部位,采用水泥砂浆回填密实。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洞内塌方段的支护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d)中的混凝土喷管(9)设有多根,不同的混凝土喷管(9)具有不同的高度;
在步骤(g)中回填混凝土时,根据预留混凝土喷管(9)摆设位置从低到高分层回填。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洞内塌方段的支护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g)回填混凝土之前,在钢筋混凝土层(6)的外表面放置石块(12)。
10.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洞内塌方段的支护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f)之后,从钢拱架(1)两侧的直立部分朝洞室(2)侧壁方向施加锚杆(11),锚杆(11)一端伸入洞室(2)岩层、另一端与钢拱架(1)焊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水利水电建设工程咨询中南有限公司;中国电建集团中南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中国水利水电建设工程咨询中南有限公司;中国电建集团中南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316534.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