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电地暖用发热电缆在审
申请号: | 201710317281.7 | 申请日: | 2017-05-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7245170A | 公开(公告)日: | 2017-10-13 |
发明(设计)人: | 赵建军;黄海琴;朱家俊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电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8L9/06 | 分类号: | C08L9/06;C08L23/34;C08L23/12;C08L91/00;C08K13/06;C08K9/10;C08K5/524;C08K5/5435;C08K3/26;C08K3/02;C08K3/36;C08K3/04;C08K3/38;C |
代理公司: | 合肥市长远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34119 | 代理人: | 杨霞,翟攀攀 |
地址: | 239300 安徽省滁***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发热 电缆 | ||
1.一种电地暖用发热电缆,其特征在于,包括缆芯和包覆在缆芯外侧的护套层,其护套层原料按重量份包括:聚丙烯8-16份,氯磺化聚乙烯20-26份,丁苯橡胶45-65份,交联剂2-4份,复合环氧大豆油20-33份,二(亚磷酸二辛酯基)钛酸四异丙酯4-8份,硅烷偶联剂KH560 4-8份,抗氧剂1.5-2.5份,润滑剂2-4份,双(二辛氧基焦磷酸酯基)乙撑钛酸酯2-4份,填充补强剂80-100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电地暖用发热电缆,其特征在于,复合环氧大豆油采用如下工艺制备:将碳纤维、硝酸溶液混合回流,冷却,过滤,水洗至pH值为6-6.8,干燥,加入四氢呋喃、氢化铝锂、硅烷偶联剂,升温,搅拌,加入盐酸继续搅拌,过滤,洗涤,干燥,加入环氧大豆油送入反应釜内,加入氢氧化钠搅拌均匀,升温,搅拌状态下通入二氧化硫、氯气的混合气,脱气,升温,蒸馏,脱水得到复合环氧大豆油。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电地暖用发热电缆,其特征在于,复合环氧大豆油采用如下工艺制备:按重量份将35-55份碳纤维、120-160份浓度为20-26wt%的硝酸溶液混合回流,冷却,过滤,水洗至pH值为6-6.8,干燥,加入100-140份四氢呋喃、5-9份氢化铝锂、1-2份硅烷偶联剂,升温,搅拌,加入120-160份浓度为3-5mol/L的盐酸继续搅拌,过滤,洗涤,干燥,加入130-150份环氧大豆油送入反应釜内,加入8-16份氢氧化钠搅拌均匀,升温,搅拌状态下通入二氧化硫、氯气的混合气,脱气,升温,蒸馏,脱水得到复合环氧大豆油。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电地暖用发热电缆,其特征在于,复合环氧大豆油采用如下工艺制备:按重量份将35-55份碳纤维、120-160份浓度为20-26wt%的硝酸溶液混合回流3-6h,回流温度为90-98℃,冷却,过滤,水洗至pH值为6-6.8,干燥,加入100-140份四氢呋喃、5-9份氢化铝锂、1-2份硅烷偶联剂,升温至60-70℃,搅拌70-90min,加入120-160份浓度为3-5mol/L的盐酸继续搅拌130-150min,过滤,洗涤,干燥,加入130-150份环氧大豆油送入反应釜内,加入8-16份氢氧化钠搅拌均匀,升温至125-135℃,搅拌状态下通入二氧化硫、氯气的混合气90-120min,二氧化硫与氯气的体积比为10:2-8,脱气,升温至140-148℃,蒸馏1-3h,蒸馏压力为8-12MPa,脱水得到复合环氧大豆油。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电地暖用发热电缆,其特征在于,填充补强剂按重量份包括:三氧化二锑4-6份,活性轻质碳酸钙50-80份,微胶囊化红磷8-20份,纳米二氧化硅10-16份,石墨烯16-20份,硼酸锌10-16份。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电地暖用发热电缆,其特征在于,交联剂按重量份包括:叔丁过氧基二异丙苯1.5-2.5份,三乙撑四胺0.4-0.8份,氧化锌2-3份,氧化镁0.6-1.2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电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安徽电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317281.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