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古建筑顺身口斗拱的斗耳加固处理结构在审
申请号: | 201710317762.8 | 申请日: | 2017-05-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6930414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7-07 |
发明(设计)人: | 叶建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洛阳理工学院 |
主分类号: | E04B1/49 | 分类号: | E04B1/49;E04G23/02 |
代理公司: | 洛阳公信知识产权事务所(普通合伙)41120 | 代理人: | 宋晨炜 |
地址: | 471000 河南省洛***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古建筑 顺身口 斗拱 加固 处理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古建筑木构架体系中斗拱构件的保护修缮,具体说的是一种古建筑顺身口斗拱的斗耳加固处理结构。
背景技术
斗拱在古建筑木构架体系中,是一个相对独立的门类,清代木作中有专门的“斗拱作”。“斗口”泛指所有斗件上的刻口,其有顺身口和十字口之分。“顺身口”是宋式建筑大木作斗件的一种做法,也称“顺身开口”,指斗子开口凿刻形式,顺身即斗拱看面两侧方向,其斗口也沿顺身开向两侧(如图1所示),因此,只有两耳。采用“顺身口”结构的斗,主要有不出跳的栌斗、散斗、齐心斗、交互斗等。“顺身口”内所置拱件有瓜子拱、慢拱、令拱等。除平盘斗外,“斗”由斗耳、斗平、斗欹三部分组成(如图2所示)。
“斗耳”为古建筑大木作斗之附属部分,即所有开口斗之上部,平盘斗则无“耳”,顺身开口者,为两“耳”,如散斗、槽升子等。“斗耳”具有放置拱或昂,并防止其错位的作用。
由于斗拱构件的件数最多,而且是小构件,结构复杂,富于变化,各种构件互相搭交,锯凿榫卯,一般剩余的有效截面都很小。整攒斗拱由于外力作用,如檐桁向外滚动,柱子下沉,梁架歪斜等都能引起斗拱的各构件因受力不均而发生位移,因之扭闪、变形,常常伴随出现卯口挤裂,榫头折断和斗耳断落、斗平压扁、小斗滑脱等现象。
我国现有古建筑顺身口斗件中斗耳的加固修缮技术是:将顺身口斗件中断落的斗耳根部锯凿平整,然后按原斗耳的尺寸样式采用硬杂木补配,利用化学粘结剂将补配的斗耳与斗平的上表面粘牢,并用铁钉钉固。这种加固措施虽然在短期内刚度较强,但柔韧性、耐久性、抗扭转能力不足。首先,化学粘接剂为一种胶体,在空气中易氧化,耐久性较差,粘接在一起的斗耳如果长时间暴露在大气中,粘接剂易老化脆裂,导致补配的斗耳与斗平上表面分离,整体性降低;并且这种依靠铁钉加固的结构,抗扭转能力较弱,如遇地基不均匀沉降或地面震动,斗拱扭转容易造成铁钉与斗耳和斗平上表面之间的连接部位松动,造成斗耳连接处加固件作用失效,从而使斗耳的安全性仍受到威胁。其次,斗耳修缮加固时所采用的木材与原有的斗件材料干湿程度很难一致,在逐步干燥过程中收缩程度不同,不同的干湿涨缩极易造成粘接剂裂缝和嵌入斗件中的铁钉松脱。另外,铁钉钉固斗耳的过程中往往会破坏木构件;改变了古建筑木结构的原材料及施工工艺,且金属件加固木结构是通过“嵌入”或“固定”的方式达到加固的目的,这种不可逆的加固技术不仅不利于加固件的检修或更换,也不利于木结构的保护。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古建筑顺身口斗拱的斗耳加固处理结构,在不改变原材料及施工工艺的基础上,对古建筑顺身口斗拱构件中的斗耳进行加固处理。
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古建筑顺身口斗拱的斗耳加固处理结构,斗拱设有斗欹,在斗欹的上方设有斗平,在斗平的两侧各设有一个斗耳,斗耳为与不需要加固前的斗耳完全相同的补配斗耳,斗平和补配斗耳可拆卸设置,斗平的上表面与补配斗耳的下表面均为平整的平面,在每个补配斗耳的下表面中间位置沿顺身方向各开设一条燕尾形槽口A,在在燕尾形槽口A下方的斗平上表面的对应位置分别开设一条燕尾形槽口B,在燕尾形槽口A和燕尾形槽口B内穿插银锭榫,银锭榫的形状与燕尾形槽口A和燕尾形槽口B相匹配,使补配斗耳固定在斗平的上表面,银锭榫的两端平面与补配斗耳的两端平面平齐,在每个补配斗耳的内侧立面中间位置开设一贯通补配斗耳上下面的卯口,在卯口下方的斗平上表面对应开设一槽口,槽口的断面形状与卯口的断面形状相同,在槽口和卯口内插接入插榫,插榫的形状与槽口和卯口相匹配,插榫的顶面与补配斗耳的上表面平齐。
本发明所述的银锭榫由硬杂木制成。
本发明所述的插榫由硬杂木制成。
本发明所述的卯口的断面形状为矩形或燕尾形。
本发明所述的槽口与燕尾形槽口A连通。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首先,本专利技术能够大大提高古建筑斗拱构件的整体性,可以降低斗件因新旧材料干湿胀缩不一致而破坏其整体稳定性的几率,加强了斗耳在地震和地基不均匀沉降过程中的抗扭转性能,有效降低斗件维修的次数。
其次,这种加固结构用料较少,加工十分方便,实际加固操作工序较简单,既节省原材料,有利于环保,又大大降低维修施工的劳动强度,且在以后的古建筑斗拱保护修缮过程中,只需将所插接的硬杂木银锭榫以及在前后方向作为水平拉结件的矩形插榫更换即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洛阳理工学院,未经洛阳理工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317762.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电子油位检测装置
- 下一篇:一种应用于线性秤的下料仓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
E04B 一般建筑物构造;墙,例如,间壁墙;屋顶;楼板;顶棚;建筑物的隔绝或其他防护
E04B1-00 一般构造;不限于墙,例如,间壁墙,或楼板或顶棚或屋顶中任何一种结构
E04B1-02 .主要由承重的块状或板状构件构成的结构
E04B1-16 .堆料结构,例如混凝土在现场以浇制或类似方法成型的结构,同时利用或不利用附加构件,例如,永久性结构、由承重材料覆盖的基础
E04B1-18 .包含长形承重部件的结构,例如,包含柱,大梁,骨架
E04B1-32 .拱形结构;穹窿顶的结构;折板结构
E04B1-34 .特种结构,例如,用由桅杆结构或封闭的电梯井或楼梯间等塔式结构支承的悬吊或悬臂杆件;与弹性稳定性有关的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