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碱矿渣水泥泛碱抑制剂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0318440.5 | 申请日: | 2017-05-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7162456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9-15 |
发明(设计)人: | 周宗辉;王金邦;程新;杜鹏;李芳淑 | 申请(专利权)人: | 济南大学 |
主分类号: | C04B22/00 | 分类号: | C04B22/00 |
代理公司: | 济南泉城专利商标事务所37218 | 代理人: | 张贵宾 |
地址: | 250000 山东***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矿渣 水泥 抑制剂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建筑材料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可以抑制碱矿渣水泥泛碱,调节碱矿渣水泥性能的抑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建筑材料是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类材料。目前传统的建筑材料在应用过程中遵循开发—应用—废弃这一模式,导致资源日益枯竭,且造成大量废弃材料、污染物排出及环境恶化。如每生产一吨钢铁,将有数十吨钢渣、矿渣及其它废渣产出。固体废弃物的排放,占用土地、污染环境、危害人体健康,且也造成巨大的资源浪费。如何减少不可再生资源消耗,充分利用工业废渣,将其变废为宝,成为材料学者一直在努力研究的方向。
碱矿渣水泥是近年来国内外研究的热点之一。它是指将含有活性(无定型)Al2O3和SiO2的矿渣在强碱条件下,与碱或Na2SiO3(K2SiO3)等相混合,制备的新型建筑材料。其制备工艺简单,能耗低、污染少,而且碱矿渣水泥的性能优异,符合我国的绿色可持续发展战略,其研究与推广尤其对于能源比较紧张的我国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碱矿渣水泥虽具有快硬早强、耐高温,耐腐蚀,低碳环保等一系列普通硅酸盐水泥所没有的优异性能,但其目前仍然没有得到广泛的应用,主要因为施工后工程易出现表面泛碱现象,泛碱又俗称泛白,通常在建筑物的表面产生,一般呈现为白色粉末状、絮团状或絮片状。如同建筑物得白癜风一样,对其外表的美观以及工程的外观评定等有严重的影响,另外还会对建筑的着色效果、基底层和表面装饰层、油漆、贴面粘结质量有影响。其至还会造成质量事故、延长交工时间、返工等一系列问题。泛碱是由于施工中加入可溶性碱含量高,内部金属离子活性较高,容易随水分的蒸发而析出。如何抑制泛碱现象是提高碱矿渣水泥推广应用的一个亟需解决的难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了弥补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了一种制备简单、效果好、操作简单、有效降低碱矿渣水泥泛碱概率、且有利于碱矿渣水泥混凝土的和易性、保水性能,提高施工后工程质量的碱矿渣水泥泛碱抑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碱矿渣水泥泛碱抑制剂,其特征在于:由如下重量百分比的原料组成:沸石10-30%、硅灰10-20%、粉煤灰20-30%、硼酸5-15%、超细矿渣粉5-55%。
进一步的,所述沸石粒径为5A级别,纯度为99%及以上。
所述硅灰的比表面积为1000m2/kg。
所述粉煤灰为高钙粉煤灰,比表面积在500m2/kg以上。
所述超细矿渣粉的细度要求过 200目筛,筛余为2%以内。
所述硼酸采用工业级,纯度95%以上。
所述碱矿渣水泥泛碱抑制剂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混合:将沸石、硅灰、粉煤灰、硼酸以及超细矿渣粉按照上述重量百分比混合均匀后;
(2)粉磨:将步骤(1)中混合后的物料在球磨机中进行粉磨,即得碱矿渣水泥泛碱抑制剂。
进一步的,步骤(1)在混料机中将各原料混合8-12小时,使其充分混合。
步骤(2)粉磨时间为7-9小时,粉磨至比表面积500-600m2/kg。
优选的,可将步骤(1)所得混合均匀后的原料过200目筛,筛余控制1.5%以内,即得碱矿渣水泥泛碱抑制剂。
使用时,将上述碱矿渣泛碱抑制剂掺杂在所要使用的碱矿渣水泥混凝土或砂浆中,所述泛碱抑制剂的掺杂质量为制备碱矿渣混凝土时掺入的水泥质量的5%~10%。
本发明的泛碱抑制剂抑制机理是通过引入沸石,有效吸附碱矿渣水泥中的氢氧根离子,抑制碱离子随孔洞的析出;引入硅灰与粉煤灰及超细矿渣粉,发挥其微球填充效应及后期火山灰效应,有效降低碱矿渣水泥的有害孔数量及体积;引入硼酸可有效调节pH值,中和多余氢氧根离子。本发明的泛碱抑制剂可有效改善矿渣水泥密实度,降低碱矿渣水泥泛碱概率及危害,可根据其用量增强碱矿渣水泥混凝土及砂浆保水性及和易性,满足工程应用要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济南大学,未经济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318440.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