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决策树的HEVC帧内编码单元快速划分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319212.X | 申请日: | 2017-05-05 |
公开(公告)号: | CN107071418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3-17 |
发明(设计)人: | 许士芳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应用技术大学 |
主分类号: | H04N19/119 | 分类号: | H04N19/119;H04N19/147;H04N19/593 |
代理公司: | 上海汉声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36 | 代理人: | 胡晶 |
地址: | 200235 上海***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决策树 hevc 编码 单元 快速 划分 方法 | ||
一种基于决策树的HEVC帧内编码单元快速划分方法,包括步骤:通过构造直方图获取当前编码单元的纹理特征,纹理特征包括当前编码单元的边缘点数目、亮度值的方差、当前编码单元的子块亮度值均值的方差和子块亮度值方差的方差;根据纹理特征采用决策树模型预测当前编码单元的编码深度。由于通过构造直方图分析当前编码单元的纹理特征,并利用该纹理特征通过决策树模型进行编码尺度的自适应选择,跳过不必要的编码尺度计算,实验结果表明本申请的方法在帧内编码时平均节省31%的编码时间,而平均比特流增加2.6%左右,同时视频的PSNR基本维持不变,极大地降低了HEVC的编码复杂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高效视频编码(High Efficiency Video Coding,HEVC)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决策树的HEVC帧内编码单元快速划分方法。
背景技术
高效率视频编码(High Efficiency Video Coding,HEVC)是继H.264之后,又一新的视频编码标准。相比H.264,HEVC引进了大量的创新技术,在提供相同视频质量的同时,可节省将近50%比特率。但是,HEVC视频编码的更高的性能是以更高的计算复杂度为代价的,导致HEVC难以有效地应用于实时通信应用。
例如,对于编码的块结构,HEVC采用树状结构,利用四叉树划分,可以将编码单元分成更小的块。每帧图像被分割成若干个编码树单元(Coding Tree Units,CTU),每个CTU按照递归方式可以划分为不同深度(depth)的编码单元(Coding Units,CU)。其中,CU被定义为正方形单元,有8×8、16×16、 32×32、64×64共4种尺寸大小。对于HEVC帧内编码,每一深度的CU可以划分成2N×2N和N×N两种预测单元(Prediction Units,PU),每个预测单元进行35种帧内预测模式搜索。
在HEVC测试模型HM中,四叉树递归划分过程如下:首先,对尺寸为64× 64深度depth=0的最大编码单元(Largest Coding Units,LCU)进行35种帧内预测模式搜索,求出最小率失真代价J(CU0)。然后,将该CU划分为4个子CU,每个子CU的尺寸为32×32,深度为1,分别对每个子CU进行帧内预测,计算出各自的率失真代价J(CU1,i)(i=0,1,2,3)。如此递归地划分下去,直至子CU的尺寸为8×8,即depth为3时,不再继续划分。接着对已完成划分的LCU进行自下向上的修剪。如果子CU的率失真代价之和小于其对应的父CU的率失真代价,则保留这个CU分割,否则继续往上修剪。
与H.264采用16×16的宏块划分方式相比,HEVC采用64×64的LCU四叉树划分方式可以减少12%的码率。然而,在HEVC测试模型HM中,整个CU划分过程是在4个深度级范围内逐级比较率失真代价的,并选择率失真代价最小的作为最佳划分结果。这种遍历方法,需进行多次的率失真代价相关计算和比较,虽然可以获得更精确的图像划分结果,但也给HEVC编码器带来了巨大的复杂度,限制了HEVC的实际应用。
因此,在保持HEVC视频主客观质量的前提下,如何降低HEVC视频编码的算法复杂度,加快编码速度,满足实际应用,成为HEVC视频编码研究的重要课题。
发明内容
针对HEVC视频编码的算法复杂的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基于决策树的HEVC 帧内编码单元快速划分方法,包括步骤:
通过构造直方图获取当前编码单元的纹理特征,纹理特征包括当前编码单元的边缘点数目、亮度值的方差、当前编码单元的子块亮度值均值的方差和子块亮度值方差的方差;
根据纹理特征采用决策树模型预测当前编码单元的编码深度。
一种实施例中,根据纹理特征采用决策树模型预测当前编码单元的编码深度之前,还包括训练决策树模型的步骤:
通过HEVC测试模型HM获取学习帧编码单元的最优编码深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应用技术大学,未经上海应用技术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319212.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