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汽车空调冷凝器芯体的装配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0320257.9 | 申请日: | 2017-05-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7309640A | 公开(公告)日: | 2017-11-03 |
发明(设计)人: | 钟静琴;钟静清;韦晗;陶佳 | 申请(专利权)人: | 柳州申通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3P19/04 | 分类号: | B23P19/04 |
代理公司: | 广州凯东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44259 | 代理人: | 李勤辉 |
地址: | 545000 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柳东***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汽车空调 冷凝器 装配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空调冷凝器,具体说是一种汽车空调冷凝器芯体的装配方法。
背景技术
冷凝器是汽车空调的核心部件,中巴车和大客车大都采用管带式或管片式冷凝器,即一根管子左、右蛇形弯绕的冷凝器,其换热面积大,但效率低、占用空间大、耗材多。现有的小轿车基本上采用先进的平行流式冷凝器。目前,汽车空调平行流冷凝器的重要部件 是冷凝器芯体,其朝着如何强化传热、降低风阻、提高换热效率等方向发展。现有的用于汽车空调系统的平行流冷凝器的原理是 :制冷剂从进口进入集流管,通过芯体将制冷剂的热量散去后,从出口流出。因此,芯体的散热能力决定了冷凝器的好坏。现有技术的冷凝器芯体一般是在散热管上焊接弯曲形状的换热片,这种直接焊接换热片的方法可能损坏换热片,导致其散热效果下降。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不直接焊接换热片,且可提高其换热效果的汽车空调冷凝器芯体的装配方法。
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汽车空调冷凝器芯体的装配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
(1)将具有通风孔的两薄片通过其中心孔套设在衬套上;
(2)将两薄片与衬套紧固连接成换热片;
(3)将数个上述换热片通过衬套间隔套设在散热管上;
(4)将衬套与散热管固定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衬套一端设置有凸缘,将其中一薄片套设在衬套上并紧贴凸缘,然后将另一薄片套设在衬套上并紧贴所述其中一薄片。
作为优选,所述衬套上设有环槽,将所述另一薄片卡入环槽内。
作为优选,用螺栓穿过两薄片后与凸缘螺纹连接,并紧固。
作为优选,在紧固螺栓前,按设计要求调整两薄片的相对位置。
作为优选,衬套与散热管采用焊接或胀接的方式固定连接。
从以上技术方案可知,本发明通过组合安装两薄片形成换热片,且两薄片的相对位置可以调整,从而调整换热片的通风面积,在保证换热效果的基础上可降低风阻;同时本发明通过衬套将换热片与散热管固定,避免直接对换热片进行焊接,提高其换热效果。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介绍本发明,在此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以及说明用来解释本发明,但并不作为对本发明的限定。
一种汽车空调冷凝器芯体的装配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
首先,将具有通风孔的两薄片通过其中心孔套设在衬套上,通风孔可降低风阻;所述衬套一端设置有凸缘,防止两薄片轴向移动。由此,可将其中一薄片套设在衬套上并紧贴凸缘,然后将另一薄片套设在衬套上并紧贴所述其中一薄片,使两薄片充分接触,增加传热面积,进而提高传热效果。在实施过程中,所述衬套上设有环槽,所述另一薄片卡入环槽内,一方面防止另一薄片轴向移动,另一方面保证两薄片充分接触。
然后,将两薄片与衬套紧固连接成换热片;具体来说,应先按设计要求调整两薄片的相对位置,再用螺栓穿过两薄片后与凸缘螺纹连接,并紧固。在实施过程中,两薄片的通风孔均是以中心孔圆心为圆心的相同的弧形孔,这样可保证两薄片绕衬套相对转动时通风孔的通风面积实现变化。加之每一薄片上两弧形孔之间的周向间距大于或等于弧形孔的弧长,这样可完全遮挡通风孔,保证在无风环境下的换热片的散热面积最大化。
接着将数个上述换热片通过衬套间隔套设在散热管上;由于薄片紧固在衬套,两者形成整体,安装方便、快捷;最后将衬套与散热管固定连接。在实施过程中衬套与散热管采用焊接或胀接的方式固定连接。由此可知,本发明在装配过程中,没有对换热片进行焊接或胀接,避免损坏换热片,保证了换热片的换热效果。
本发明的每一薄片呈四方形,该四方形是以中心孔的圆心为中心的对称四方形,一方面加工方便,另一方面有利于安装,同时还可保证两薄片相对旋转后仍然呈对称状,有利于均匀散热。在实施过程中,可将每一薄片一组相对的两侧裁剪成弧形边,其中弧形边呈以所述中心孔圆心为圆心的弧形,这种结构无论换热片是否旋转,其两端均呈圆弧状,不仅换热面积大,而且安装便利。
上述实施方式仅供说明本发明之用,而并非是对本发明的限制,有关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还可以作出各种变化和变型,因此所有等同的技术方案也应属于本发明的范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柳州申通汽车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柳州申通汽车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320257.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