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压力测试的方法、系统、电子设备和可读存储介质在审
申请号: | 201710321453.8 | 申请日: | 2017-05-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8874637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1-23 |
发明(设计)人: | 田年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京东尚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北京京东世纪贸易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11/34 | 分类号: | G06F11/34 |
代理公司: | 中原信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19 | 代理人: | 张一军;姜劲 |
地址: | 100195 北京市海淀区杏石口路6***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加压测试 压力测试 减压 可读存储介质 电子设备 结果确定 性能测试指标 测试 测试过程 测试配置 测试指标 统一标准 系统压力 自动地 配置 | ||
1.一种压力测试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确定初始步长值,根据所述初始步长值进行加压测试;
S2:判断加压测试的结果是否超过系统压力测试的指标阈值;若没有超过,进行S3,否则,进行S4;
S3:根据所述加压测试的结果确定新的步长值,并且根据所述新的步长值再次进行加压测试,进行S2;
S4:根据多个加压测试的结果确定减压的步长值,并且根据所述减压的步长值进行减压测试。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在步骤S1之前,建立指标库,所述指标库中保存有系统压力测试的指标和指标阈值。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压力测试的指标包括以下各项中的至少一项:业务类指标、中间参数类指标和服务器资源指标。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在步骤S1之前,设置场景目标、场景运行时间和场景运行次数。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在加压测试或减压测试过程中,根据所述场景目标、场景运行时间和场景运行次数获得两个以上的测试结果;
将拐点和服务器的指标结果数据输出,其中拐点为所述两个以上的测试结果形成的曲线的拐点,所述服务器的指标结果数据为系统进行加压测试或减压测试的测试结果。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根据确定的步长值以及思考时间、事务间间隔时间进行加压测试或减压测试。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加压测试的结果确定新的步长值包括:
根据加压测试的结果与指标阈值之间的差距大小确定新的步长值;或者,
根据多个加压测试的结果和所述多个加压测试的步长值确定新的步长值。
8.一种压力测试的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初始步长值确定模块,用于确定初始步长值,并根据所述初始步长值进行加压测试;
判断模块,用于判断加压测试的结果是否超过指标阈值;
加压测试模块:用于在判断模块判断加压测试的结果没有超过指标阈值时,根据所述加压测试的结果确定新的步长值,并且根据所述新的步长值再次进行加压测试;
减压测试模块,用于在判断模块判断加压测试的结果超过指标阈值时,根据多个加压测试的结果确定减压的步长值,并且根据所述减压的步长值进行减压测试。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创建模块,用于建立指标库,所述指标库中保存有系统压力测试的指标和指标阈值。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压力测试的指标包括以下各项中的至少一项:业务类指标、中间参数类指标和服务器资源指标。
11.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设置模块,用于设置场景目标、场景运行时间和场景运行次数。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输出模块,用于在加压测试或减压测试过程中,根据所述场景目标、场景运行时间和场景运行次数获得两个以上的测试结果;以及,将拐点对应的测试结果和服务器的指标结果数据输出,其中拐点为所述两个以上的测试结果形成的曲线的拐点,所述服务器的指标结果数据为系统进行加压测试或减压测试的测试结果。
13.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加压测试模块和减压测试模块分别根据确定的步长值以及思考时间、事务间间隔时间进行加压测试和减压测试。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京东尚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北京京东世纪贸易有限公司,未经北京京东尚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北京京东世纪贸易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321453.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新型计算机硬件安全检测系统
- 下一篇:基于画像信息的智能云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