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阻燃橡胶制品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0321704.2 | 申请日: | 2017-05-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7200890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9-26 |
发明(设计)人: | 吴品慧;林键;韦健生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西桂山特种橡胶制品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8L11/00 | 分类号: | C08L11/00;C08L9/06;C08L101/00;C08K3/36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誉威圣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279 | 代理人: | 朱志宽 |
地址: | 537399 广西壮族自***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阻燃 橡胶制品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橡胶制品加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阻燃橡胶制品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20世纪30年代建立起来的高分子合成与加工业在50年代后期得到了迅速发展,橡胶、塑料、纤维三大合成材料越来越多地应用于国民经济的各个部门及人们的生产生活中,而同时由于高分子材料被引燃导致的火灾也频频发生,由此造成的人员伤亡及财产损失也越来越大。人们在研究火灾发生的规律时发现,如果提高橡胶、塑料等高分子材料的阻燃性,那么火灾发生的可能性及由火灾引发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均可大幅度降低,所以人们越来越重视高分子材料的阻燃性。
公开于该背景技术部分的信息仅仅旨在增加对本发明的总体背景的理解,而不应当被视为承认或以任何形式暗示该信息构成已为本领域一般技术人员所公知的现有技术。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橡胶用阻燃剂组合物,其使用温度范围广,不易失效。
本发明提供一种阻燃橡胶制品,其组成按重量组成为:氯丁橡胶10-16份;丁苯橡胶10-15份;树脂0.8-1.2份;白炭黑2-7份;阻燃剂2-8份;防老剂0.5-2份。
本发明所的阻燃橡胶制品,进一步的,其组成按重量组成为:氯丁橡胶12-14份;丁苯橡胶10-13份;树脂1.0-1.2份;白炭黑3-5份;阻燃剂4-7份、防老剂0.5-1.5份。
本发明提供一种阻燃橡胶制品的制备方法,其制备工艺步骤如下:用炼胶机将氯丁橡胶原料上炼胶机包辊;将树脂和防老剂碾碎过筛250目,投入胶料中;依次加入白炭黑、阻燃剂;混炼均匀后制成氯丁胶母炼胶;然后用高温炼胶机将丁苯橡胶原料上炼胶机包辊;将树脂和防老剂碾碎过筛200目,投入胶料中;依次加入白炭黑、阻燃剂;混炼均匀后制成天丁苯橡胶母炼胶;最后将两种母炼胶按比例混合,在开炼机上加入硫化剂混炼均匀后经压延、成型、硫化工序成为规格产品。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的产品阻燃性好且低烟,氧指数大于35%,垂直燃烧V0级,烟密度小于100。阻燃剂用量少,不超过35phr,这不仅使加工方便,而且可以保证硅橡胶具有好的物理机械性能。强度高,并且.老化性能好及压缩永久变形小。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描述,但应当理解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受具体实施方式的限制。
除非另有其它明确表示,否则在整个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术语“包括”或其变换如“包含”或“包括有”等等将被理解为包括所陈述的元件或组成部分,而并未排除其它元件或其它组成部分。
实施例1:
一种阻燃橡胶制品,其组成按重量组成为:氯丁橡胶10份;丁苯橡胶15份;树脂1.2份;白炭黑7份;阻燃剂8份;防老剂2份。
其制备方法为:用炼胶机将氯丁橡胶原料上炼胶机包辊;将树脂和防老剂碾碎过筛250目,投入胶料中;依次加入白炭黑、阻燃剂;混炼均匀后制成氯丁胶母炼胶;然后用高温炼胶机将丁苯橡胶原料上炼胶机包辊;将树脂和防老剂碾碎过筛200目,投入胶料中;依次加入白炭黑、阻燃剂;混炼均匀后制成天丁苯橡胶母炼胶;最后将两种母炼胶按比例混合,在开炼机上加入硫化剂混炼均匀后经压延、成型、硫化工序成为规格产品。
实施例2:
一种阻燃橡胶制品,其特征在于,其组成按重量组成为:氯丁橡胶16份、丁苯橡胶15份、树脂1.2份、白炭黑7份、阻燃剂8份和防老剂2份。
其具体制备方法按照实施例1制备方法进行。
实施例3:
一种阻燃橡胶制品,其特征在于,其组成按重量组成为:氯丁橡胶12份、丁苯橡胶13份、树脂1.0份、白炭黑5份、阻燃剂6份和防老剂1.0份。
其具体制备方法按照实施例1制备方法进行。
将实施例1-4中制备得到的阻燃橡胶制品进行性能测试,结果如表1所示。
表1性能常数测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西桂山特种橡胶制品有限公司,未经广西桂山特种橡胶制品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32170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