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应急救援演习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10321814.9 | 申请日: | 2017-05-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7117289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5-23 |
发明(设计)人: | 马玉山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安(天津)航空设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4C25/10 | 分类号: | B64C25/10;B64C25/04;B64C1/00 |
代理公司: | 天津滨海科纬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2211 | 代理人: | 刘莹 |
地址: | 300300 天津市滨海新区高***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应急 救援 演习 装置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应急救援演习装置,包括飞机本体,所述飞机本体包括相互之间可拆卸连接的机头部、机身前部、机身中部、机身后部、机后端和机尾部,所述飞机本体左右两侧的机翼与机身中部之间可拆卸连接,所述飞机本体的两侧机翼下方均设置有可拆卸的后起落架,所述机头部的下端设置有可收起的前起落架,后起落架通过连接轴与机翼可拆卸的连接,所述前起落架与机头部的下端铰接。本发明所述的应急救援演习装置,将飞机分成可拆卸连接的六个部分,方便制造和运输,通过设置可拆卸的后起落架和可收起的前起落架,能够实景演习起落架发生故障时的应急救援场景。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应急救援或演习等训练用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应急救援演习装置。
背景技术
飞机在运行过程中会出现各类事故如:机身/发动机着火,轮胎爆胎,机体/机翼着地,起落架无法伸出,冲出跑道等,这种状况下需要迅速转移乘客,并对飞机进行救援。由于飞机造价昂贵,救援人员日常几乎没有机会用真飞机进行应急救援演练。对各种救援设备的使用,也只能在没有航空器的情况下进行一般的组装使用演练,起不到很有效的效果。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旨在提出一种应急救援演习装置,能够对飞机进行各种事故状态下的演练。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应急救援演习装置,包括飞机本体,所述飞机本体包括相互之间可拆卸连接的雷达罩、机头部、机身前部、机身中部、机身后部、机后端和机尾部,所述飞机本体左右两侧的机翼与机身中部之间可拆卸连接,所述飞机本体的两侧机翼下方均设置有可拆卸的后起落架,所述机头部的下端设置有可收起的前起落架,后起落架通过连接轴与机翼可拆卸的连接,所述前起落架与机头部的下端铰接。机尾部的两个水平尾翼和一个垂直尾翼与机尾部可拆卸。
进一步的,两侧所述后起落架相对于飞机本体对称设置,所述后起落架包括主支架和侧支架,所述主支架下端设有后车轮,所述侧支架的下端与主支架的一侧成锐角且固定连接,所述主支架的上端固定连接主连接管,所述侧支架的上端固定连接侧支撑管,所述连接轴分别穿过主连接管和侧支撑管,连接轴穿出主连接管和侧支撑管的两端的部分分别穿过机翼上的连接孔,实现后起落架的主支架和侧支架与机翼的可拆卸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前起落架包括前支架和锁死结构,所述前支架下端设有前车轮,所述前支架的中部与机头部下方的第一固定座铰接,所述第一固定座固定设于所述机头部的下方,所述前支架的上端与液压缸的活塞杆的前端铰接,所述液压缸与所述第一固定座铰接,所述锁死结构的上端与第二固定座铰接,锁死结构的下端与前支架的下部铰接。
进一步的,所述锁死结构包括锁死结构上部和锁死结构下部,所述锁死结构上部的上端与第二固定座铰接,所述第二固定座固定设于所述机头部的下方,所述锁死结构上部的下端与锁死结构下部的上端铰接,所述锁死结构下部的下端与前支架的下部铰接,所述锁死结构上部与锁死结构下部伸展开达到最大距离的时候实现锁死,前支架的下部处于竖直方向。
进一步的,所述连接轴穿过连接孔的两端分别设有限位销,所述限位销垂直穿过连接轴的端部。
进一步的,所述主支架包括竖支撑管和主连接管,所述侧支架包括侧杆和侧支撑管,所述竖支撑管的上端与主连接管的侧壁固定连接,所述侧杆的上端与侧支撑管的侧壁固定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飞机本体左右两侧的机翼与机身中部之间可拆卸连接,所述机头部、机身前部、机身中部、机身后部和机后端均按照上下分为机头部上、机头部下、机身前部上、机身前部下、机身中部上、机身中部下、机身后部上、机身后部下、机后端上和机后端下。
进一步的,所述机头部上、机身前部上、机身中部上、机身后部上和机后端上均由若干竖直方向且平行设置的上半圆形骨架,所述机头部下、机身前部下、机身中部下、机身后部下和机后端下均由若干竖直方向且平行设置的下半圆形骨架,所述上半圆形骨架和下半圆形骨架大小与真实飞机相同,并上下吻合,上半圆形骨架和下半圆形骨架之间通过螺栓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安(天津)航空设备有限公司,未经中安(天津)航空设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321814.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