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包括双热交换器的循环热泵发电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710323184.9 | 申请日: | 2017-05-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7100683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4-19 |
发明(设计)人: | 吴联凯 | 申请(专利权)人: | 吴联凯 |
主分类号: | F01K11/00 | 分类号: | F01K11/00;F01K11/02;F01K27/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22000 浙江省金华市义***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包括 热交换器 循环 发电 系统 | ||
1.一种包括双热交换器的循环热泵发电系统,包括发电机(1)、汽轮机(2)、第二压缩机(5)、第一聚热交换器(8)、第二聚热交换器(18)、第一汽化蒸发器(21)、第二汽化蒸发器(22)、蓄压罐(13)、第一压缩机(15)、第二聚热器(16)、水热交换器(17)、贮藏罐(24)、冷凝罐(25)、第一聚热管(31)、冷却塔(34)和储蓄罐(37),其特征在于,其中,第二聚热器(16)连接到第一压缩机(15)入口端上,第一压缩机(15)出口端经第一管路(14)连通第二聚热交换器(18)的上侧壁入口,第二聚热交换器(18)的下侧壁出口经由第二管路(19)连通在冷凝罐(25)内设置的第一聚热管(31),通过第三管路(35)将第一聚热管(31)与第二聚热器(16)连通;
通过第四管路(3)连通汽轮机(2)与第二压缩机(5),第二压缩机(5)的下游端经第五管路(4)连通第一聚热交换器(8)的上侧壁入口,第一聚热交换器(8)的下侧壁出口与多用途交换器(17)连通,而后通过第六管路(26)连通到冷凝罐(25)上,第七管路(38)连通冷凝罐(25)与冷凝塔(34),冷凝塔(34)下游端连通到储蓄罐(37)上,储蓄罐(37)下游端分为两个并列第九管路(28)和第十一管路(29),其分别设置有第一高压泵(33)、第一逆止阀(32)及第二高压泵(30)、第二逆止阀(27);第一聚热交换器(8)内的第一汽化蒸发器(21)通过第十管路(9)连通到位于第二聚热交换器(18)顶端的蓄压罐(13)上,蓄压罐(13)通过第十二管路(6)连通到汽轮机(2)实现对其做功带动发电机(1)发电。
2.依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循环热泵发电系统,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冷却塔(34)结构如下,在其内部利用预埋在冷却塔(34)墙体内的预埋螺栓(25-5)和螺母(25-7)固定有若干个分流缸托架(25-1),通过第二螺栓(25-6)将横向焊接在球状分流缸(25-2)底部的固定板(2-2)固定在分流缸托架(25-1)上面,利用第一螺栓使分流缸接口法兰(2-1)与冷凝管法兰(3-1)固定对接,则在上一个球状分流缸与下一个球状分流缸之间顺向交错的安装有若干个冷凝管(25-3)。
3.依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循环热泵发电系统,其特征在于,通过在第一汽化蒸发器(21)上面设置的第一液面传感器(11)测得的数据控制第一高压泵(33)的转速来保障供给第一汽化蒸发器(21)内的流动性工质数量的稳定,和通过在第二汽化蒸发器(22)上面设置的第二液面传感器(20)测得的数据控制第二高压泵(30)的转速来保障供给第二汽化蒸发器(22)内的流动性工质数量的稳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吴联凯,未经吴联凯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323184.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