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氨基裂解酶突变体蛋白及其编码基因与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1710323560.4 | 申请日: | 2017-05-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8866028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10 |
发明(设计)人: | 李瑞峰;吴边;宋璐;田玉娥;丰婧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C12N9/88 | 分类号: | C12N9/88;C12N15/60;C12P13/04 |
代理公司: | 北京纪凯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5 | 代理人: | 关畅;何叶喧 |
地址: | 100101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氨基 裂解 突变体 蛋白 及其 编码 基因 应用 | ||
1.蛋白质,是将序列表中序列2所示的蛋白质第187-326位氨基酸残基中的至少一个进行突变得到的。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蛋白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蛋白质是将序列表中序列2所示的蛋白质第187位氨基酸残基、第321位氨基酸残基、第324位氨基酸残基和第326位氨基酸残基中的至少一个进行突变得到的。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蛋白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蛋白质为如下(a1)-(a34)中的任一种:
(a1)将序列表中序列2所示的蛋白质进行如下四个点突变得到的蛋白质:第187位氨基酸残基由T突变为C,第321位氨基酸残基由M突变为I,第324位氨基酸残基由K突变为L,第326位氨基酸残基由N突变为A;
(a2)将序列表中序列2所示的蛋白质进行如下四个点突变得到的蛋白质:第187位氨基酸残基由T突变为C,第321位氨基酸残基由M突变为L,第324位氨基酸残基由K突变为M,第326位氨基酸残基由N突变为A;
(a3)将序列表中序列2所示的蛋白质进行如下四个点突变得到的蛋白质:第187位氨基酸残基由T突变为V,第321位氨基酸残基由M突变为I,第324位氨基酸残基由K突变为I,第326位氨基酸残基由N突变为C;
(a4)将序列表中序列2所示的蛋白质进行如下三个点突变得到的蛋白质:第187位氨基酸残基由T突变为C,第324位氨基酸残基由K突变为M,第326位氨基酸残基由N突变为A;
(a5)将序列表中序列2所示的蛋白质进行如下四个点突变得到的蛋白质:第187位氨基酸残基由T突变为V,第321位氨基酸残基由M突变为I,第324位氨基酸残基由K突变为M,第326位氨基酸残基由N突变为A;
(a6)将序列表中序列2所示的蛋白质进行如下四个点突变得到的蛋白质:第187位氨基酸残基由T突变为V,第321位氨基酸残基由M突变为V,第324位氨基酸残基由K突变为M,第326位氨基酸残基由N突变为C;
(a7)将序列表中序列2所示的蛋白质进行如下四个点突变得到的蛋白质:第187位氨基酸残基由T突变为C,第321位氨基酸残基由M突变为V,第324位氨基酸残基由K突变为L,第326位氨基酸残基由N突变为A;
(a8)将序列表中序列2所示的蛋白质进行如下四个点突变得到的蛋白质:第187位氨基酸残基由T突变为V,第321位氨基酸残基由M突变为I,第324位氨基酸残基由K突变为C,第326位氨基酸残基由N突变为C;
(a9)将序列表中序列2所示的蛋白质进行如下四个点突变得到的蛋白质:第187位氨基酸残基由T突变为C,第321位氨基酸残基由M突变为L,第324位氨基酸残基由K突变为L,第326位氨基酸残基由N突变为A;
(a10)将序列表中序列2所示的蛋白质进行如下四个点突变得到的蛋白质:第187位氨基酸残基由T突变为A,第321位氨基酸残基由M突变为I,第324位氨基酸残基由K突变为L,第326位氨基酸残基由N突变为A;
(a11)将序列表中序列2所示的蛋白质进行如下三个点突变得到的蛋白质:第187位氨基酸残基由T突变为C,第324位氨基酸残基由K突变为L,第326位氨基酸残基由N突变为C;
(a12)将序列表中序列2所示的蛋白质进行如下三个点突变得到的蛋白质:第187位氨基酸残基由T突变为V,第324位氨基酸残基由K突变为L,第326位氨基酸残基由N突变为C;
(a13)将序列表中序列2所示的蛋白质进行如下四个点突变得到的蛋白质:第187位氨基酸残基由T突变为A,第321位氨基酸残基由M突变为I,第324位氨基酸残基由K突变为M,第326位氨基酸残基由N突变为A;
(a14)将序列表中序列2所示的蛋白质进行如下四个点突变得到的蛋白质:第187位氨基酸残基由T突变为C,第321位氨基酸残基由M突变为I,第324位氨基酸残基由K突变为C,第326位氨基酸残基由N突变为C;
(a15)将序列表中序列2所示的蛋白质进行如下四个点突变得到的蛋白质:第187位氨基酸残基由T突变为V,第321位氨基酸残基由M突变为L,第324位氨基酸残基由K突变为L,第326位氨基酸残基由N突变为C;
(a16)将序列表中序列2所示的蛋白质进行如下四个点突变得到的蛋白质:第187位氨基酸残基由T突变为V,第321位氨基酸残基由M突变为I,第324位氨基酸残基由K突变为M,第326位氨基酸残基由N突变为C;
(a17)将序列表中序列2所示的蛋白质进行如下四个点突变得到的蛋白质:第187位氨基酸残基由T突变为V,第321位氨基酸残基由M突变为I,第324位氨基酸残基由K突变为F,第326位氨基酸残基由N突变为C;
(a18)将序列表中序列2所示的蛋白质进行如下四个点突变得到的蛋白质:第187位氨基酸残基由T突变为V,第321位氨基酸残基由M突变为I,第324位氨基酸残基由K突变为V,第326位氨基酸残基由N突变为C;
(a19)将序列表中序列2所示的蛋白质进行如下四个点突变得到的蛋白质:第187位氨基酸残基由T突变为V,第321位氨基酸残基由M突变为W,第324位氨基酸残基由K突变为L,第326位氨基酸残基由N突变为C;
(a20)将序列表中序列2所示的蛋白质进行如下四个点突变得到的蛋白质:第187位氨基酸残基由T突变为C,第321位氨基酸残基由M突变为F,第324位氨基酸残基由K突变为L,第326位氨基酸残基由N突变为A;
(a21)将序列表中序列2所示的蛋白质进行如下四个点突变得到的蛋白质:第187位氨基酸残基由T突变为C,第321位氨基酸残基由M突变为F,第324位氨基酸残基由K突变为M,第326位氨基酸残基由N突变为A;
(a22)将序列表中序列2所示的蛋白质进行如下四个点突变得到的蛋白质:第187位氨基酸残基由T突变为C,第321位氨基酸残基由M突变为L,第324位氨基酸残基由K突变为L,第326位氨基酸残基由N突变为P;
(a23))将序列表中序列2所示的蛋白质进行如下四个点突变得到的蛋白质:第187位氨基酸残基由T突变为C,第321位氨基酸残基由M突变为I,第324位氨基酸残基由K突变为L,第326位氨基酸残基由N突变为P;
(a24)将序列表中序列2所示的蛋白质进行如下四个点突变得到的蛋白质:第187位氨基酸残基由T突变为C,第321位氨基酸残基由M突变为I,第324位氨基酸残基由K突变为M,第326位氨基酸残基由N突变为P;
(a25)将序列表中序列2所示的蛋白质进行如下四个点突变得到的蛋白质:第187位氨基酸残基由T突变为C,第321位氨基酸残基由M突变为L,第324位氨基酸残基由K突变为L,第326位氨基酸残基由N突变为C;
(a26)将序列表中序列2所示的蛋白质进行如下四个点突变得到的蛋白质:第187位氨基酸残基由T突变为C,第321位氨基酸残基由M突变为L,第324位氨基酸残基由K突变为M,第326位氨基酸残基由N突变为P;
(a27)将序列表中序列2所示的蛋白质进行如下四个点突变得到的蛋白质:第187位氨基酸残基由T突变为A,第321位氨基酸残基由M突变为F,第324位氨基酸残基由K突变为L,第326位氨基酸残基由N突变为A;
(a28)将序列表中序列2所示的蛋白质进行如下四个点突变得到的蛋白质:第187位氨基酸残基由T突变为A,第321位氨基酸残基由M突变为F,第324位氨基酸残基由K突变为M,第326位氨基酸残基由N突变为A;
(a29)将序列表中序列2所示的蛋白质进行如下四个点突变得到的蛋白质:第187位氨基酸残基由T突变为A,第321位氨基酸残基由M突变为L,第324位氨基酸残基由K突变为L,第326位氨基酸残基由N突变为A;
(a30)将序列表中序列2所示的蛋白质进行如下四个点突变得到的蛋白质:第187位氨基酸残基由T突变为A,第321位氨基酸残基由M突变为L,第324位氨基酸残基由K突变为L,第326位氨基酸残基由N突变为P;
(a31)将序列表中序列2所示的蛋白质进行如下四个点突变得到的蛋白质:第187位氨基酸残基由T突变为A,第321位氨基酸残基由M突变为I,第324位氨基酸残基由K突变为L,第326位氨基酸残基由N突变为P;
(a32)将序列表中序列2所示的蛋白质进行如下三个点突变得到的蛋白质:第187位氨基酸残基由T突变为A,第324位氨基酸残基由K突变为M,第326位氨基酸残基由N突变为A;
(a33)将序列表中序列2所示的蛋白质进行如下四个点突变得到的蛋白质:第187位氨基酸残基由T突变为A,第321位氨基酸残基由M突变为L,第324位氨基酸残基由K突变为L,第326位氨基酸残基由N突变为C;
(a34)将将序列表中序列2所示的蛋白质进行如下四个点突变得到的蛋白质:第187位氨基酸残基由T突变为A,第321位氨基酸残基由M突变为V,第324位氨基酸残基由K突变为M,第326位氨基酸残基由N突变为A。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323560.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