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全地形救护车有效
申请号: | 201710323936.1 | 申请日: | 2017-05-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6994068B | 公开(公告)日: | 2018-11-13 |
发明(设计)人: | 郭继卫;马炬;曾毅;陈斌;熊志勇;彭雪;陈景渝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G3/00 | 分类号: | A61G3/00;A61G3/08 |
代理公司: | 北京天奇智新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40 | 代理人: | 马冬新 |
地址: | 400038 重***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地形 救护车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全地形救护车,包括车体、探照灯、救生衣柜和器械架,所述车体的前部固定安装有牵引杆,且车体的前部上方设置有担架,所述探照灯位于车体的顶部,所述救生衣柜位于车体内,所述摄像头的右侧设置有雷达定位装置,且雷达定位装置通过固定杆固定于车体的顶部,所述器械架顶部设置有救生梯,所述固定框架固定于车体的尾部,且固定框架包括有第一框体和第二框体,所述第一框体和第二框体通过第一旋转轴铰接,且第二框体之间设置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的一表面上通过第二旋转轴铰接有支撑脚,且固定板的另一表面上设置有海绵垫。该全地形救护车车体的体积较小,整体结构紧凑,可以适应于各种复杂的地形,实用性强,提高了救援速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救护车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全地形救护车。
背景技术
目前,当人们突发疾病或者身陷危险的突发状况时,总会想到拨打急救电话120,急救中心接到电话后,就会派出一般的救护车。救护车,顾名思义就是救助病人的车子,随着人民群众快速增长的医疗服务需求,更高的医疗服务要求,市场对配备专业监护、急救设备的救护车需求逐年递增。
现有的全地形救护车体积较大,无法穿行一些较窄的过道以及一些颠簸的道路,实用性不强,不能满足人们的使用需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全地形救护车,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现有的全地形救护车体积较大,无法穿行一些较窄的过道以及一些颠簸的道路,实用性不强,不能满足人们的使用需求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全地形救护车,包括沙滩车车体、探照灯、救生衣柜和器械架;所述沙滩车车体的前部固定安装有沙滩车牵引杆,且沙滩车车体的前部上方设置有担架,所述探照灯位于沙滩车车体的顶部,且探照灯的右侧固定安装有摄像头,所述救生衣柜位于车体内,
所述沙滩车车体尾部设置有固定框架;所述固定框架包括有第一框体和第二框体,所述第一框体一端固定在沙滩车车体尾部;另一端和第二框体通过第一旋转轴铰接,所述第二框体上设置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的一个表面上通过第二旋转轴铰接有支撑脚,所述固定板的另一个表面上设置有海绵垫;
所述器械架顶部设置有救生梯,且器械架位于固定框架内。
进一步的,所述摄像头的右侧设置有雷达定位装置,且雷达定位装置通过固定杆固定于车体的顶部。
进一步的,所述固定杆和固定板均为可伸缩装置。
具体的,所述第二框体绕第一旋转轴可旋转角度范围为0-180度。
进一步的,所述支撑脚呈交错状分布。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框体具有安装间距;所述海绵垫具有的宽度小于第一框体安装间距的宽度。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所述的全地形救护车,由于车体采用沙滩车车体,因此能够穿越多种道路,尤其是颠簸道路;因此能够迅速及时的到达交通设施落后的救援地区;该全地形救护车的器械架呈立式结构固定于车体后方的固定框架上,同时海绵垫配合固定板可以形成手术台,且海绵垫和固定板呈可旋转装置,这样组合成的手术台就可以呈折叠状固定于固定框架上,同时支撑脚也为可伸缩装置,这样就可以大大缩减车体的体积,同时整体结构紧凑,可以适应于各种复杂的地形,实用性强,大大提高了救援速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结构正视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结构固定框架俯视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结构固定框架旋转过程中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结构固定框架正视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结构固定框架侧视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未经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32393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