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风电-氢储能与煤化工多能耦合系统气体分配控制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324311.7 | 申请日: | 2017-05-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7147109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3-17 |
发明(设计)人: | 袁铁江;段青熙 | 申请(专利权)人: | 袁铁江 |
主分类号: | H02J3/00 | 分类号: | H02J3/00;H02J3/28;H02J3/38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迪生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51 | 代理人: | 关玲 |
地址: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国省代码: | 新疆;6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氢储能 煤化工 多能 耦合 系统 气体 分配 控制 方法 | ||
一种风电‑氢储能与煤化工多能耦合系统气体分配控制方法,基于风电、氢储能、煤化工和电网构成的多能耦合系统,以气体产、耗过程动态平衡为原则,以灵活调整优先级顺序为主导思想,以风电消纳最大化为目标,以煤化工系统额定不间断运行、氢储能系统储能状态处于正常区间为约束,控制实现多能耦合系统内部气体合理分配。即在依据氢储能系统储能状态ESOCS制定的优先级不同的三类情况下,分别就多能耦合系统内部气体可能出现的流动链路进行分析,以制得满足煤化工系统以额定功率运行时所需氢气的功率Pmhg和煤化工系统以额定功率运行时消耗氢气的流率Nmhg为基准,给出多能耦合系统气体分配控制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风电-氢储能与煤化工多能耦合系统的气体分配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在当今中国国民日益增强的健康观念和现实环境“霾影重重”的严峻背景下,国家发改委和能源局在“十三五”规划中将煤炭的清洁高效利用与储能技术、可再生能源研究等一同定为能源发展八大重点工程,以此致力于实现“北煤南运、西煤东调”的总体战略性布局。借此,提出利用氢清洁储能,重组并发挥我国新疆等北部地区兼备风、煤资源的优势,消除风电大规模并网消纳瓶颈,提升煤基化工产业的环境友好度,在切实实现煤炭优化目标的同时,利用煤、电辅助氢储能系统打破传统氢气存储与输送限局。在此过程中,如何依据风、氢、煤各子系统实际运行工况和需求,对多能耦合系统内部能量进行协调控制,是发挥各子系统优势,切实提升大规模风电并网消纳能力,优化储能工艺,改善煤化工工艺清洁度的重要环节。
现有的国内外研究主要致力于利用氢储能技术平滑电源功率波动,实现电力削峰填谷,提高系统备用容量。或避开风电上网的瓶颈问题,将煤化工产业作为非并网风电的一条消纳路径,间接提高风电利用率,减少弃风。在风、氢、煤集成系统控制研究方面,文献[袁铁江,段青熙,秦艳辉,等.风电–氢储能与煤化工多能耦合系统能量广域协调控制架构[J].高电压技术,2016,42(9):2748-2755.]基于分层递阶控制原理,对风电-氢储能与煤化工多能耦合系统广域协调控制方案进行了探讨。专利2015102890549提出了一种分散式接入电场的风-氢储能耦合系统控制方法,基于风电场实际出力与本地负荷差值,协同上级电网调度计划,以氢储能等效SOC状态为判断依据,给出了可弃风情况下,风-氢储能耦合系统的风电功率分配方法。专利2015105419016整合了氢、氧储气罐状态给出氢储能系统等效SOC状态,并以此为前提,详细讨论了风电-氢储能与煤化工多能耦合系统内电能需求情况,并以提高分散式风电消纳能力为目标,煤化工系统不间断稳定运行为约束,对系统内部电能分配进行控制研究。鉴于风电–氢储能与煤化工多能耦合系统内部存在化学能链路,因此,为保证多能耦合系统内部各子系统协调运行,还需基于上述电能分配控制方案,结合其内部电能与化学能的转换关系,对多能耦合系统内气体分配进行控制研究。
发明内容
为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完善上述多能耦合系统控制方法,本发明提出一种风电-氢储能与煤化工多能耦合系统的气体分配控制方法。
本发明基于由风力发电系统、氢储能系统、煤化工系统和电网构成的风电-氢储能与煤化工多能耦合系统,所述的氢储能系统由制氢、储氢的等效充电环节和氢氧燃料电池等效放电环节两部分组成。本发明基于该多能耦合系统的实际运行情况,以气体产、耗过程动态平衡为原则,以灵活调整优先级顺序为主导思想,以风电消纳最大化为目标,以煤化工系统额定不间断运行、氢储能系统储能状态处于正常区间为约束,协调控制多能耦合系统内部气体的流向和流量,实现多能耦合系统内部气体合理分配。
本发明的具体步骤为:
1、以制得满足煤化工系统以额定功率运行时所需氢气的功率Pmhg和煤化工系统以额定功率运行时消耗氢气的流率Nmhg为基准,依据氢储能系统储能状态ESOCS划分氢储能系统控制区间,制定各区间内控制的优先级顺序,并据此给出风电出力用于电解水的功率公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袁铁江,未经袁铁江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324311.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电焊机(AMIG‑500PM)
- 下一篇:一种数控冲床辅助料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