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扭曲换热管制造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10324405.4 | 申请日: | 2017-05-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6944570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25 |
发明(设计)人: | 朱大胜;李修珍;杨会超;张文全;刘友英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工程学院 |
主分类号: | B21D53/06 | 分类号: | B21D53/06;B21D11/06;B21D11/22;B21D43/02 |
代理公司: | 南京正联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243 | 代理人: | 王素琴 |
地址: | 211167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扭曲 热管 制造 装置 | ||
本发明是一种扭曲换热管制造装置,它包括机床床身和安装在床身上的齿轮、模具、卡盘卡爪、传动轴、变速箱、气压夹紧送料装置、工件支架,其特征是所述的气压夹紧送料装置上有气压缸、滑动板、导向柱、齿轮传动副、上夹具和下夹具;齿轮位于车床卡盘外圆上,与传动轴端的齿轮轴啮合,传动轴与变速箱相连,气压夹紧送料装置位于变速箱上,模具位于车床卡盘的卡爪上;支架上有滚轮、锁紧把手。本发明由普通车床改装而成,结构简单,调整方便,具有较高的平稳性,成品率高、成本低,可加工不同节距、不同直径和比较长的管子。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扭曲换热管制造装置,具体的说是一种由普通车床改装的扭曲换热管制造装置。
背景技术
将螺旋扁管作为换热器传热元件,对其进行设计制造,是二十世纪换热器领域最重大的成果之一。螺旋扁管换热器的优点是:压降小、传热效率高、不易结垢、不存在流动死区,不污堵、能够克服诱导振动,提高可靠性等。
目前,用于换热器设备上的扭曲换热管制造装置众多:中国专利公开号为CN2568326公开了一种“螺旋扁管成型装置”,采用一堆轴线不平行的有与扁管曲率半径对应的内凹曲面的轧辊对行进的圆管进行的轧制,加工时支座连同其上的夹具可以移动,这种方法加工较长的扁管,受力集中在驱动夹具部位,容易造成螺旋节距与其他部位不同;中国专利公开号为CN101224475A公开了一种“螺旋扁管冷压成型机”,利用冷压成型螺旋扁管的定螺旋扁管模具、动螺旋扁管模具,通过其动、定螺旋扁管模具彼此间的一次合模、开模即完成与模具等长的冷压成型的高质量、等螺距的螺旋扁管,这种方法存在的问题是冷压成型后,动、定模具的开启较为困难,该方法需要较高的螺旋管型腔加工精度要求;中国专利公开号CN102626734A,公开了一种“换热设备用螺旋扁管轧成型机”,其送料装置中与滚轮同轴的传动齿轮在加工不同直径的管子时的啮合程度不同,如果直径稍大一些会不啮合,只能单侧送料,送料效率降低,使用液压装置输送的力恒定,易损坏管子,在模具旋转的过程中管子承受巨大的扭矩,在滚轮间易发生跟转,影响换热管成型效率。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披露了一种扭曲换热管制造装置,该装置可由普通车床改装而成,在普通车床的基础上添加了齿轮、传动轴和气压夹紧送料装置等机构,结构简单,实现容易,调整方便,具有过载保护机构,连续加工稳定,可加工不同节距、不同直径、距离较长的管子,是一种加工长度不受车床长度限制、加工方便、成品率高、成本低的扭曲换热管加工装置。
本发明的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扭曲换热管制造装置,由普通车床改装而成,包括机床床身和安装在床身上的齿轮、卡盘卡爪、模具、传动轴、气压夹紧送料装置、变速箱、工件支架,气压夹紧送料装置上设置有导向柱、滑动板、气压缸、固定板、齿轮传动副、上夹具和下夹具,上夹具和下夹具由滚轮、滚轮轴、轴承、支架组成,齿轮位于车床卡盘外圆上与传动轴端的齿轮轴啮合,传动轴与变速箱相连,气压夹紧送料装置位于变速箱上,卡盘卡爪上设置有过载保护机构由螺栓、复位螺母、复位弹簧、夹紧弹簧、夹紧螺母、丝杆、夹紧圈组成,工件支架上设置有锁紧把手、滚轮。
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车床卡盘改装成二爪,两爪呈180度对称,模具位于卡爪上。
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齿轮位于卡盘外圆处,与传动轴端齿轮啮合。
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滚轮的外圈有橡胶圈,提高夹紧程度并且防止管子跟转。
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支架的数量为两个,提高定心的可靠性。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车床的电机带动卡盘旋转,气压缸运作使得上、下夹具夹紧管子,卡盘外圆上的齿轮与传动轴上的齿轮啮合,带动传动轴旋转,动力经传动轴传递到变速箱内,经过变速箱多次变速后带动压扁轮轴旋转,从而完成在模具旋转的同时进行送料。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工程学院,未经南京工程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324405.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中程通讯连接系统和实现方法
- 下一篇:指纹模拟方法及对应的移动终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