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主动型振动控制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10325235.1 | 申请日: | 2017-05-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7368114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2-21 |
发明(设计)人: | 寺岛修;井上敏郎 | 申请(专利权)人: |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G05D19/02 | 分类号: | G05D19/02 |
代理公司: |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021 | 代理人: | 张刚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主动 振动 控制 装置 | ||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向磁粘滞弹性体的目标部位集中地施加磁场的主动型振动控制装置。主动型振动控制装置具备:外壳;可动部;产生与被供给的电流相应的强度的磁场的励磁线圈;粘弹性性质根据励磁线圈所产生的磁场的大小而变化的磁粘滞弹性体(13);设置于外壳侧且具有第一连结面(11b1)的第一磁性体(11b);以及设置于可动部侧且具有第二连结面(12b1)的第二磁性体(12b),第一连结面(11b1)与第二连结面(12b1)经由磁粘滞弹性体(13)连结,第一磁性体(11b)的顶端部即第一连结面(11b1)侧以及第二磁性体(12b)的顶端部即第二连结面(12b1)侧分别比基端部细长。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主动型振动控制装置。
背景技术
在以往类型的被动型动态吸振器中,构成要素的物性值固定,因此减振装置的固有值唯一确定。因此,在干扰振动频率与动态吸振器的固有振动频率一致的情况下能够高效地得到减振效果,但在干扰振动频率稍微不同的情况下、或者在干扰振动频率随时间而变动的非稳态的情况下,无法充分发挥动态吸振器的减振效果。针对该问题,已知在一定程度的频带范围内维持减振效果的最佳调谐-最佳衰减的设计方法,但无法得到低于由频率响应曲线上的定点(固定点)规定的响应振幅的减振效果。
另一方面,作为与被动型减振装置相反的方法,已知主动型的动态吸振器(activemass damper)。在该方式中,除了质量要素以外,还将用于强制性对质量进行励振的促动器组装于装置,在理论上,无论在作用有何种干扰的情况下,均能够生成任意的减振力,因此能够与稳态、非稳态无关地高效实现减振效果。不过,已知如下情况:用于直接投入外部能量的结构变得复杂;需要用于避免不稳定性的控制系统设计;以及成本的问题大。而且,作为被动型与主动型的中间的控制方式,存在准主动型(半主动型)。作为准主动型的构思,通过以某种手段将本来为被动型且特性固定的系统的构成要素中的任一物性值设为可变,使系统特性具有可变性,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追随干扰的特性变动进行控制。存在如下优点:能够在具有源自被动要素的可靠性、稳定性的同时,得到接近主动型的控制性能,而且能够以比主动型低的成本构成装置等。
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如下结构:在弹性模量因施加磁场而变化的磁性弹性体的外周配置励磁线圈,从而通过施加基于励磁线圈的磁场来使磁性弹性体的弹性模量可变。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国际公开第2012/026332号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在专利文献1的结构中,通过向磁性弹性体(磁粘滞弹性体)施加磁场来使磁粘滞弹性体的刚度发生变化。在对磁粘滞弹性体施加磁场时,对磁粘滞弹性体均匀地施加磁场,通过该磁场的施加量来产生磁粘滞弹性体的刚度变化。
然而,在专利文献1的技术中,磁性体粉末也不得不分布于对磁粘滞弹性体的刚度变化没有太大贡献的部分。因此,由于磁性体粉末也不得不分布于磁粘滞弹性体中的对刚度的变化没有太大贡献的部分,因此为了增大刚度的变化而必须增多在磁粘滞弹性体中包含的磁性体粉末的量,导致磁粘滞弹性体的基础刚度的下限值升高、或制造成本的高昂。而且,有可能对磁粘滞弹性体的未分布磁性体粉末的部位也施加磁场,无法对磁粘滞弹性体高效地施加磁场。
于是,若向对磁粘滞弹性体的刚度的变化具有较大贡献的部位集中地配置磁性体粉末,而且向集中地配置有该磁性体粉末的部位集中地施加磁场,则能够消除所述那样的不良情况。
为此,必须对磁粘滞弹性体的目标部位集中地施加磁场。
发明内容
于是,本发明的课题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对磁粘滞弹性体的目标部位集中地施加磁场的主动型振动控制装置。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未经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325235.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用于控制机电式接口装置的方法
- 下一篇:实验台的温度环境监控装置及其控制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