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油分离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710325404.1 | 申请日: | 2017-05-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7024044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8-08 |
发明(设计)人: | 雷连冬;张治平;钟瑞兴;刘增岳;蒋彩云;周义;蒋楠;陈玉辉;欧阳鑫望;陈健 | 申请(专利权)人: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5B43/02 | 分类号: | F25B43/02 |
代理公司: | 广州华进联合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44224 | 代理人: | 郭玮,李双皓 |
地址: | 519070***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分离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压缩机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油分离装置。
背景技术
在离心压缩机现有技术中,常用的油分离器为双级油分离器,双级油分离器的结构简单、易加工,但对于大流量、低流速的工况,分离效率低,易发生“跑油”现象。采用旋风式的三级油分离结构,通过三级分离,有效提高离心压缩机润滑油气液分离效率。但其旋转叶片为空间螺旋结构,加工困难、成本高,且为了保证气流沿着旋转叶片螺旋上升均匀,装配时,在整个螺旋流道上,需保证螺旋升角α与实际装配效果一致或接近,装配难度大。此外,随着离心压缩机运行工况变化,尤其是运行高、低压工况时,冷凝压力与蒸发压力间压差大,油分离器进、出口间压差随之增加,混合气体流速增加,为了保证分离效率,需降低混合气体流速。而旋风式三级过滤结构的一级分离原理是离心式分离,并不能起到降低流速的效果。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气液分离效率高、能够满足产品变工况需求的油分离装置。
一种油分离装置,包括具有腔体的壳体,所述壳体上设置有进气口、出气口和回油口,还包括:设置在腔体内、混合气体依次流经的一级分离结构、二级过滤结构和三级过滤结构;所述一级分离结构,与所述进气口连通,所述一级分离结构包括若干相连通的流道,且相连通的流道方向相反;所述二级过滤结构,用于对流经一级分离结构后的混合气体进行过滤;所述三级过滤结构,用于对流经二级过滤结构后的混合气体进行过滤,过滤后的混合气体由所述出气口排出;所述一级分离结构、二级过滤结构和三级过滤结构分离的油体通过所述回油口排出。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一级分离结构包括间隔设置的环形的导流板,所述壳体的侧壁与最外侧的导流板之间、相邻的导流板之间均形成轴向流道,相邻的轴向流道相连通;所述壳体的侧壁与最外侧的导流板在壳体底端形成所述进气口;所述回油口包括一级回油口,所述一级回油口设置在壳体的底端且与轴向流道连通。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壳体的顶端内侧面设置有碰撞分离结构,所述碰撞分离结构为环形的圆弧凹槽结构,所述圆弧凹槽结构设置在两轴向流道相连通处。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轴向流道数量为2~6个。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轴向流道的宽度相等或从外向内渐宽。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二级过滤结构设置在一级分离结构内侧,且形成二级过滤流道,所述二级过滤流道与最内侧的所述轴向流道连通。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二级过滤结构包括外支撑圈、内支撑圈和第二气液过滤网,所述第二气液过滤网设置在外支撑圈与内支撑圈之间,所述外支撑圈、内支撑圈上均对应开设通孔形成所述二级过滤流道。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三级过滤结构设置在所述二级过滤结构上方,所述出气口设置在所述壳体的顶端,流经二级过滤结构的混合气体由所述三级过滤结构过滤后由所述出气口排出;所述回油口还包括三级回油口,所述三级回油口设置在三级过滤结构下方的壳体底端。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壳体底端的内侧面为下凹的圆锥面,所述三级回油口开设在圆锥面的顶点。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三级过滤结构包括第三气液过滤网和压板组件,所述压板组件设置所述第三气液过滤网的轴向两端,用于固定所述第三气液过滤网。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压板组件包括环形压板和条形压板,所述环形压板设置在第三气液过滤网的两端面外缘,所述条形压板设置在第三气液过滤网的两端面内侧。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于所述壳体的顶端内侧面且环绕出气口处设置有环形阻油槽。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环形阻油槽设置有多个,且环绕出气口的壳体顶端内侧面,由外向内倾斜向上设置,使得多个环形阻油槽形成升角结构。
上述油分离装置,离心压缩机运行高、低压工况时,一级分离结构起到降低流速的效果,满足离心压缩机运行时工况变化的需求,适用范围广。采用降速式碰撞分离和过滤分离相结合原理,能够有效分离制冷剂气体、润滑油的混合气体。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油分离装置的剖视图;
图2为本发明油分离装置剖视图的尺寸标注图;
图3为本发明油分离装置的三维剖视图;
图4为本发明油分离装置的工作原理图;
附图标记说明:
底板110;进气口111;一级回油口112;三级回油口113;法兰120;环形阻油槽121;出气口122;筒体130;
导流板210;轴向流道220;碰撞分离结构23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未经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32540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数据中心防凝露制冷系统
- 下一篇:冷凝器蒸发器系统及其操作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