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大数据的智能农田监控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710326256.5 | 申请日: | 2017-05-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7018202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8-04 |
发明(设计)人: | 田均成;李嘉琪;周大鹏;郑博元 | 申请(专利权)人: | 长春市华兴博远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L29/08 | 分类号: | H04L29/08;H04W4/00;G05B19/042;G01D21/02 |
代理公司: | 北京酷爱智慧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514 | 代理人: | 安娜 |
地址: | 130012 吉林省长春市高新区超胜大***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数据 智能 农田 监控 系统 | ||
1.一种基于大数据的智能农田监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大数据的智能农田监控系统包括农业数据采集节点、数据传输网关、云存储平台、智能云分析平台和若干个智能终端,其中:
所述农业数据采集节点用于对农作物生长的包含空气温湿度参数、土壤温湿度参数和二氧化碳浓度参数在内的数据进行采集,并将采集到的包含有空气温湿度参数、土壤温湿度参数和二氧化碳浓度参数的数据传输至所述数据传输网关;
数据传输网关用于将所述农业数据采集节点传送至的包含有空气温湿度参数、土壤温湿度参数和二氧化碳浓度参数的数据通过网络协议传输至所述云存储平台;
云存储平台用于对所述数据传输网关传送至的包含有空气温湿度参数、土壤温湿度参数和二氧化碳浓度参数的数据按照时间节点进行对应存储;
智能云分析平台用于对所述云储存平台存储的包含有空气温湿度参数、土壤温湿度参数和二氧化碳浓度参数的数据进行比对分析,并将分析结果发送给所述智能终端,同时控制在所述云存储平台存储不同时刻的比对分析数据内容,供所述智能终端查询;
所述智能终端用于接收用户的注册信息,实时接收所述智能云分析平台反馈的分析结果,对智能农田进行监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大数据的智能农田监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农业数据采集节点包括数据传输单元、ARM单片机和若干个与所述ARM单片机连接的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二氧化碳传感器和光照传感器;
所述温度传感器用于测量空气温度和土壤温度;
所述湿度传感器用于测量空气湿度和土壤湿度;
所述二氧化碳传感器用于测量空气二氧化碳的含量;
所述光照传感器用于测量光照参数。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大数据的智能农田监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传输单元为TCP/IP传输接口;
所述ARM单片机将所述包含有空气温湿度参数、土壤温湿度参数和二氧化碳浓度参数在内的数据经过数据格式编码成JSON格式。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大数据的智能农田监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云存储平台为基于内存型数据库Redis与Nosql型数据库Mongodb存储,并将平台使用用户的凭证以Token形式发放。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大数据的智能农田监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智能云分析平台实时获取云存储平台中作物生长环境数据,根据地区与时间的划分,计算出当前作物生长的最优环境信息参数,并将此数据写入所述云存储平台内;
当对包含有空气温湿度参数、土壤温湿度参数和二氧化碳浓度参数的数据进行比对分析,判定包含有空气温湿度参数、土壤温湿度参数和二氧化碳浓度参数的数据出现异常时,云智能分析平台将以短信或推送的方式发送信息至用户绑定的所述智能终端,进行远程报警。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基于大数据的智能农田监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智能云分析平台采用分布式Hadoop架构与Hive平台,结合Express架构与MVC设计模式,分别对来自智能终端和PC端的请求做实时处理。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大数据的智能农田监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传输网关采用TCP/IP协议传输编码数据流,将一帧数据分割成起始位、校验位、数据长度、有效数据和结束标志位;
所述有效数据部分由土壤温度、土壤湿度、空气温度、空气湿度以及二氧化碳浓度等信息构成;
所述起始位与结束位用来判断一帧数据的传输状态,所述数据长度用来判断传输过程中是否丢包及校验数据有效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长春市华兴博远科技有限公司,未经长春市华兴博远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326256.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基板用连接器
- 下一篇:压接连接器、压接连接器的制造方法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数据系统、接收设备和数据读取方法
- 数据记录方法、数据记录装置、数据记录媒体、数据重播方法和数据重播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发送系统、数据发送装置以及数据结构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及数据系统
- 数据嵌入装置、数据嵌入方法、数据提取装置及数据提取方法
- 数据管理装置、数据编辑装置、数据阅览装置、数据管理方法、数据编辑方法以及数据阅览方法
- 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设备、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方法
- 数据发送装置、数据接收装置、数据收发系统、数据发送方法、数据接收方法和数据收发方法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