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需求响应的工业负荷优化调度建模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326298.9 | 申请日: | 2017-05-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7093896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3-09 |
发明(设计)人: | 周开乐;陆信辉;杨善林;温露露;孙莉 | 申请(专利权)人: | 合肥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H02J3/00 | 分类号: | H02J3/00 |
代理公司: | 安徽省合肥新安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34101 | 代理人: | 陆丽莉,何梅生 |
地址: | 230009 安***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需求 响应 工业 负荷 优化 调度 建模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工业负荷优化调度领域,具体来说是一种基于需求响应的工业负荷优化调度建模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电力的需求日益增长。工业用户相比较于居民和商业用户,具有更高的电力消费水平,它已占到世界电力消费的40%以上。发电侧为了满足不断增长的电力消费需要进一步的扩建发电容量,这给电力系统的运行带来了巨大的成本负担。而从需求侧管理的角度,需求响应是指电力用户对价格信号或激励机制做出响应,改变原有的一些电力消费行为,从而促进电力系统的优化运行。因此对工业企业实施需求响应具有重要的意义和较大的潜力。
对于工业负荷的优化调度问题,现有模型大多采用负荷转移的方法,即将峰时段的负荷转移到谷时段或平时段,但现有的工业负荷优化调度模型对工业生产相关的约束条件考虑的不是很完善,如往往没有考虑工业产品的储存容量限制,这不利于负荷调度模型在实际中的应用。同时现有的工业负荷优化调度模型往往没有考虑能量储能单元,这削弱了工业负荷优化调度对主电网削峰填谷的作用;另外现有的工业负荷优化调度模型大多没有考虑分布式发电单元对工业负荷优化调度的影响,分布式发电单元能更灵活地为工业企业提供电能,因此现有技术无法进一步的降低工业企业的生产能耗成本。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提出来一种基于需求响应的工业负荷优化调度建模方法,以期将能量储能单元和分布式发电单元纳入调度模型中,建立更加完善的工业负荷优化调度模型,从而降低工业企业的负荷运行成本,对主电网来说能够达到削峰填谷的作用,继而提高分时电价环境下主电网运行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本发明为解决技术问题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一种基于需求响应的工业负荷优化调度建模方法,是应用于包含能量储能单元、分布式发电单元和主电网构成的工业企业生产环境中,其特点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根据工业负荷特性,将工业负荷分为可调度负荷和不可调度负荷;并将所述可调度负荷分为可转移负荷和可控制负荷,所述可转移负荷有开和关两种运行点,所述可控制负荷有多种不同功率的运行点;
步骤二、对所述可调度负荷的运行过程进行建模,得到工业生产的储存模型和电力需求量;对所述能量储能单元进行建模,得到储电量模型;对所述分布式发电单元进行建模,得到发电量;
步骤三、建立分时电价环境下所述工业负荷优化调度模型的目标函数;
步骤四、确定所述工业负荷优化调度模型的约束条件,并与所述目标函数构成基于需求响应的工业负荷优化调度模型。
本发明所述的基于需求响应的工业负荷优化调度建模方法的特点也在于,所述步骤二中的工业生产的储存模型如式(1)所示:
式(1)中,t为时段编号,k为生产任务编号,s为工业产品的储存编号;Ss,t为第s个储存编号的工业产品在第t个时段的储存数量;Ss,t-1为第s个储存编号的工业产品在第t-1个时段的储存数量;Tp,s为所有生产第s个储存编号的工业产品的生产任务集合,Tc,s为所有消耗第s个储存编号的工业产品的生产任务集合;Ps,k,t为第k个编号的生产任务在第t个时段生产所述第s个储存编号的工业产品的数量,并由式(2)获得;Cs,k,t为第k个编号的生产任务在第t个时段消耗所述第s个储存编号的工业产品的数量,并由式(3)获得:
式(2)中,pk,m,s为所述第k个编号的生产任务在第m个运行点运行时生产所述第s个储存编号的工业产品的速率;zk,m,t为二进制变量,表示所述第k个编号的生产任务在第t个时段的第m个运行点的运行状态;
式(3)中,ck,m,s为所述第k个编号的生产任务在第m个运行点运行时消耗所述第s个储存编号的工业产品的速率;
所述步骤二中的电力需求量是由式(4)得到:
式(4)中,Et为工业生产中第t个时段的电力需求量;ek,t为所述第k个编号的生产任务在第t个时段的耗电量,并由式(5)获得:
式(5)中,ek,m为所述第k个编号的生产任务在第m个运行点运行时单位时间的耗电量;
所述步骤二中的能量储能单元的储电量模型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合肥工业大学,未经合肥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326298.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配糖共混物
- 下一篇:提供增强身体位置反馈的服装物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