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水稻覆膜插秧机膜上划孔机构在审
申请号: | 201710327637.5 | 申请日: | 2017-05-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6961883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7-21 |
发明(设计)人: | 姚宏亮;罗翠华;李忠民 | 申请(专利权)人: | 黑龙江稻米之路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01C5/04 | 分类号: | A01C5/0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50028 黑龙江***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水稻 插秧机 膜上划孔 机构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创造属于农业机械,主要涉及一种配装在水稻覆膜插秧机上的膜上划孔作业机构。
背景技术
为了提高水稻单位面积产量和水稻品质及地温,并在水稻植株生长发育过程中有效抑制杂草的生长发育,目前,多采用在水稻秧苗插秧前在水田中先铺放可降解的薄膜,尔后完成在膜上扎孔、插秧作业的农艺方法,作业效率低、作业质量差。为提高水稻覆膜、插秧作业效率和作业质量,在传统的水稻插秧机上配装覆膜、扎孔机构的机具已有研发,实现了水稻栽植作业的覆膜、扎孔、插秧一体化作业。但由于结构设计的缺陷,所述扎孔机构还存在结构不合理、结构复杂、作业故障较多、扎孔质量较差的技术性问题需要克服和解决。
发明内容
本发明创造的目的就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结合水稻覆膜插秧作业的实际需要,设计提供一种新结构的水稻覆膜插秧机膜上划孔机构,达到结构简单、划孔质量好、作业效率高、使用可靠、适用性强、调节操作简易方便的目的。
本发明创造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在对称配置的两个固定支撑座上分别固装长孔形调节架体,驱动动力轴可转动且可前后调节移动的插配安装在两个长孔形调节架体上,在所述驱动动力轴两端部上分别固装驱动臂,在长孔形摇臂上可移动的插入安装调节定位销轴,所述调节定位销轴与驱动臂铰连接,在所述长孔形摇臂下端部上固装吊臂,拐臂的两端分别与固定配置的限位座和吊臂铰连接,刀轴可周向转动调节的安装在相对两侧的吊臂下端部位上,在所述刀轴上可周向转动和轴向移动调节的安装N个划孔刀总成,至此构成水稻覆膜插秧机膜上划孔机构。
本发明创造采用间断划割方式在膜上成孔,且可调节划孔刀总成在机具上的前后、左右及高低位置,满足和适应在膜上不同位置处的划孔作业要求,具有结构新颖、合理、简单、调节操作简易方便、作业质量好、作业效率高、使用可靠、适用能力强的特点。
附图说明
图1是水稻覆膜插秧机膜上划孔机构总体结构示意图。
图中件号说明:
1、驱动动力轴、2、固定支撑座、3、长孔形调节架体、4、驱动臂、5、长孔形摇臂、6、限位座、7、拐臂、8、吊臂、9、划孔刀总成、10、刀轴、11、调节定位销轴。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创造实施方案进行详细描述。一种水稻覆膜插秧机膜上划孔机构,在对称配置的两个固定支撑座2上分别固装长孔形调节架体3,驱动动力轴1可转动且可前后调节移动的插配安装在两个长孔形调节架体3上,在所述驱动动力轴1两端部上分别固装驱动臂4,在长孔形摇臂5上可移动的插入安装调节定位销轴11,所述调节定位销轴11与驱动臂4铰连接,在所述长孔形摇臂5下端部上固装吊臂8,拐臂7的两端分别与固定配置的限位座6和吊臂8铰连接,刀轴10可周向转动调节的安装在相对两侧的吊臂8下端部位上,在所述刀轴10上可周向转动和轴向移动调节的安装N个划孔刀总成9。
作业时,利用固定支撑座2和限位座6将本发明创造整体配装在水稻覆膜插秧机具上,并位于覆膜机构后方与插秧机构前方之间部位处,旋转的驱动动力轴1带动驱动臂4做圆周转动,经调节定位销轴11和长孔形摇臂5带动、并在拐臂7配合控制下,使吊臂8在绕限位座6旋转的同时,经刀轴10带动划孔刀总成9成上下、前后方向的复合运动,完成划孔刀总成9对覆盖在水田表面上地膜的划割成孔作业。在长孔形调节架体3上前后移动调节驱动动力轴1的位置,可改变划孔刀总成9在地膜上划割成孔的位置,满足和适应与插秧机构的插秧位置配合的要求。在调节定位销轴11上调节长孔形摇臂5的上下高低位置,可适应地膜高低位置的变化,保证划割成孔作业的可靠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黑龙江稻米之路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未经黑龙江稻米之路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327637.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主动滚筒式免耕播种成穴机构
- 下一篇:一种梭梭自动栽植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