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能源桩在审
申请号: | 201710328679.0 | 申请日: | 2017-05-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9237840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1-18 |
发明(设计)人: | 周兆弟 | 申请(专利权)人: | 周兆弟 |
主分类号: | F25B30/06 | 分类号: | F25B30/06;F24T10/17;E02D5/22 |
代理公司: | 浙江永鼎律师事务所 33233 | 代理人: | 陈龙 |
地址: | 315800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能源 空心通道 密封连接 热源 密封连接件 地源热泵 轴向连接 对接处 换热管 桩体 传输 传递 保证 | ||
本发明属于地源热泵技术领域,涉及一种能源桩。它包括至少两根能源桩,所述的能源桩包括桩体及用于传输热源的空心通道,每两根相邻的能源桩中的空心通道一一对接且对接处用密封连接件进行密封连接。本发明提供了能源桩中的换热管及空心通道之间如何实现密封连接的方法,保证了当多根能源桩相互轴向连接时热源传递的可靠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地源热泵技术领域,涉及一种能源桩。
背景技术
地源热泵是一种利用地下浅层地热资源既能供热又能制冷的高效节能环保型空调系统。地源热泵通过输入少量的高品位能源电能,即可实现能量从低温热源向高温热源的转移。在冬季,把土壤中的热量“取”出来,提高温度后供给室内用于采暖;在夏季,把室内的热量“取”出来释放到土壤中去,并且常年能保证室内温度的均衡。
能源桩是一种将地下桩基础代替传统地源热泵系统换热器的技术。现有的能源桩包括桩体及埋设在桩体内的空心管道,空心管道用于形成热能的交换。
受现有地下桩基础的长度限制,能源桩长度有限,在实际安装过程中有时需多根桩连接形成一个长度合适的能源桩,但现有的能源桩大多是单根桩的结构,并没有提供轴向连接的两根或以上的能源桩连接时的技术方案。而两根能源桩连接时,需要处理空心通道接头的问题,如果接头处理不好,会影响能源桩的换热效率,整个地热能源系统会失去应有的作用。
如中国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能源桩及其系统[申请号:201310459205.1],其包括一桩体以及一设置于所述桩体的内部的换热管,所述桩体设置于地下,所述桩体为由水泥、粉煤灰和碎石组成的复合体,所述换热管在所述桩体内部形成一导热通路。通过在CFG复合桩中设置换热管,实现将地下能源与地表建筑进行热交换,额外工程费用少,不需要占地额外地下空间,可省去室外机或冷却塔,且传热效果好,比传统空调系统节能30%~50%。同时,由于所述能源桩将地下的换热管与CFG复合桩紧密结合,保证了能源桩系统的稳定性、耐久性,较一般地下的埋管地源热泵系统造价低。但该发明也未公开两根桩体之间换热管如何实现连接。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能源桩。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下列技术方案:一种能源桩,包括至少两根能源桩,所述的能源桩包括桩体及用于传输热量的空心通道,每两根相邻的能源桩中的空心通道一一对接且对接处用密封连接件进行密封连接。
在上述的能源桩中,所述的密封连接件包括分别呈中空状的第一连接杆和第二连接杆,所述的第一连接杆能插入到第二连接杆中并与第二连接杆形成密封连接,第一连接杆和第二连接杆的端部分别与相邻的两根能源桩中的空心通道密封连接。
在上述的能源桩中,所述的第一连接杆具有外螺纹,第一连接杆外螺接有一个压紧螺母,该压紧螺母位于第二连接杆上方,转动压紧螺母能拉动第一连接杆进入到第二连接杆内从而使第一连接杆和第二连接杆密封连接。
在上述的能源桩中,所述的第二连接杆底部具有一个呈喇叭口状的过盈配合腔,第一连接杆的底部具有一个与过盈配合腔形状、大小相配适的过盈配合头,当第一连接杆插入到第二连接杆中时,所述的过盈配合头位于过盈配合腔中且过盈配合头的外壁与过盈配合腔的内壁形成过盈配合配合从而使第一连接杆和第二连接杆形成密封连接。
在上述的能源桩中,所述的过盈配合头底部设有一个防变形台,该防变形台的横截面积由过盈配合头底部向过盈配合头外部逐渐缩小,过盈配合头和防变形台的连接处形成抗弯角。
在上述的能源桩中,所述的第一连接杆外壁套设有至少一个密封圈且该密封圈位于第一连接杆和第二连接杆之间,第一连接杆和第二连接杆外壁分别与相邻的两根能源桩中的空心通道内壁密封连接。
在上述的能源桩中,所述的密封连接件包括呈空心状的连接条,该连接条的两端分别插入到两个相邻的能源桩的空心通道中,且连接条外壁与空心通道内壁形成密封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周兆弟,未经周兆弟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32867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双温输出地源热泵
- 下一篇:换热模块、换热器及冰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