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针床底座加工工艺在审
申请号: | 201710329399.1 | 申请日: | 2017-05-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7052726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8-18 |
发明(设计)人: | 仲伟;沈明华;陈春林;沈斌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苏铃精工机械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3P15/00 | 分类号: | B23P15/00 |
代理公司: | 南京纵横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32224 | 代理人: | 董建林,胡益萍 |
地址: | 215213 江苏省苏州***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底座 加工 工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针床底座加工工艺。
背景技术
现有针床底座包括床身和两个导轨,在加工的过程中先将床身安装在机床上,床身加工完毕后将床身从机床上拆卸下,再将两个导轨装配到床身上,通过人工校准,由于存在很多人工因素,导致成品后的针床底座精度差。另外,针对纵长的针床底座,还要尽量避免其由于自重导致的弯曲变形,同时在加工的过程中容易存在震动,导致加工精度差。
发明内容
本发明克服了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精度高的针床底座加工工艺。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针床底座加工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1)粗加工床身的底面;
(2)将床身定位在加工工作台上,粗加工床身的各角度面;
(3)精加工床身的底面;
(4)将床身定位在加工工作台上,半精加工床身的第一角度面和第二角度面,精加工床身的其余角度面;
(5)在床身的两侧分别装配第一导轨和第二导轨;
(6)精加工床身的第一角度面和第二角度面;
(7)精加工第一导轨和第二导轨;
(8)CMM检测。
本发明一个较佳实施例中,针床底座加工工艺进一步包括进行所述步骤(7)之前,在所述第一导轨与床身之间、第二导轨与床身之间分别设置第一磁铁、第二磁铁。
本发明一个较佳实施例中,针床底座加工工艺进一步包括进行所述步骤(1)之前,对来料检验。
本发明一个较佳实施例中,针床底座加工工艺进一步包括进行所述步骤(4)之前,采用CMM检测。
本发明一个较佳实施例中,针床底座加工工艺进一步包括所述步骤(4)中,半精加工第一角度面和第二角度面后均留0.3mm加工余量。
本发明一个较佳实施例中,针床底座加工工艺进一步包括所述加工工作台包括由驱动装置驱动旋转的主转动轮、与所述主转动轮同轴的从转动轮,所述主转动轮和从转动轮相对一侧侧面上均设置一向内突出的固定凸台,一板形的固定板两端分别固定在一所述固定凸台上。
本发明一个较佳实施例中,针床底座加工工艺进一步包括所述固定板下侧面设置有加强筋,所述加强筋和固定板一体成型。
本发明一个较佳实施例中,针床底座加工工艺进一步包括所述加强筋包括若干个彼此相连的长方形结构的外筋,每一所述外筋中间设置一圆形的内筋,还包括从所述外筋的四个角及相对两条边中点连接所述内筋的连接筋。
本发明一个较佳实施例中,针床底座加工工艺进一步包括所述加强筋还包括一平行于所述外筋两条边并连接所述外筋另外两条边,且贯穿全部内筋的横筋。
本发明一个较佳实施例中,针床底座加工工艺进一步包括所述固定板上开设有若干个通孔和若干个贯通的螺纹孔。
本发明解决了背景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本发明加工工作台自身可以旋转,带动床身旋转,从而方便加工床身的多个角度面,此外,特殊设计的加强筋结构,有效抵抗了工作台自身重量及针床底座重量导致的弯曲变形,非常适合床身多个角度面精密加工,同时与加工工艺配合以及第一磁铁和第二磁铁的设置,使得第一导轨和第二导轨的各面的平面度为0.02mm,各导轨的相对两面平行度为0.06mm ,各导轨垂直度为0.02 mm,导轨面粗糙度为Ra0.6,第一导轨和第二导轨的角度公差为0.05°。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的加工工作台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的加工工作台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的针床底座的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这些附图均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发明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发明有关的构成。
一种针床底座加工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1)来料检验,检验床身、第一导轨和第二导轨是否变形,表面是否有划伤、拉毛、气泡。
(2)将床身定位在加工平台上,该加工平台采用本领域通用的加工平台,粗加工床身的底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苏铃精工机械有限公司,未经江苏苏铃精工机械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329399.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减振器弯吊环加工方法
- 下一篇:白车身信息化管理方法及其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