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触控面板有效
申请号: | 201710329443.9 | 申请日: | 2017-05-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7145260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02 |
发明(设计)人: | 魏广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友达光电(苏州)有限公司;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3/041 | 分类号: | G06F3/041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立康律师事务所 11805 | 代理人: | 梁挥;孟超 |
地址: | 215021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面板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触控面板,包含基板、第一弧状电路、绝缘层以及第二弧状电路。基板包含中央区域、环绕中央区域的周边区域,以及位于中央区域及周边区域之间的触控电路区域。第一弧状电路、第二弧状电路设置于基板上,并分别自周边区域向中央区域延伸。第一弧状电路设置于周边区域的一端与第二弧状电路设置于周边区域的一端电性连接。在触控电路区域中,每一第二弧状电路在垂直于基板方向的投影与第一弧状电路中至少一者相交。绝缘层设置于基板上,且在触控电路区域内绝缘第一弧状电路与第二弧状电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有关于一种触控面板,且特别是有关于一种无边框或窄边框的触控面板。
背景技术
一般来说,常见的具有非矩形轮廓的触控面板,特别是具有圆形或椭圆形轮廓的触控面板,其控制晶片多半需要接收复杂的感测信号或进行相对庞大的计算,以精准地定位使用者触碰触控面板的实际位置。然而,随着智慧型手机、智慧型手表等携带型触控显示装置为符合轻薄化潮流而减少整体的重量,特别是减轻电池的重量,让电池的容量也随之降低。因此,电池的容量在供应显示部件后,并无法提供控制晶片过多的电量用以进行频繁的定位计算。是故,许多的触控面板希冀能降低定位时计算的复杂程度,以减少定位使用者碰触位置所需的电量,并同时提高定位的精准度。但这种期待却常常面临到种种的限制而无法同时达成。举例来说,部分非矩形的触控面板仍以X-Y方向交错的感测电极与驱动电极形成矩形的网格,藉矩形的网格定位使用者碰触位置。但在触控面板的边缘处会有不完整的矩形网格存在,会对应产生较复杂的电信号变化,而增加计算的复杂度。进一步地,会耗费更多的计算资源与电量。或者,部分的触控面板可将触控面板的表面切分成多个小单元,并于每一小单元设置独立的感测器分别引出,但此种触控面板需较复杂的驱动设计,且受限于驱动晶片的能力与耗电量,而无法广泛应用。又或者,部分的触控面板设置同心圆的感测电极与径向的驱动电极,但此种触控面板由于靠近触控面板中心的部分的电极太密集,除了电极间交互影响的效应外,尚有可能同时产生多个信号变化,而让控制晶片难以判断。
由此可见,上述现有的架构,显然仍存在不便与缺陷,而有待加以进一步改进。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相关领域莫不费尽心思来谋求解决之道,但长久以来一直未见适用的方式被发展完成。因此,如何能有效解决上述问题,实属当前重要研发课题之一,亦成为当前相关领域亟需改进的目标。
发明内容
本发明之一技术态样是有关于一种触控面板,用以解决以上现有技术所提到的困难。
本发明一或多个实施方式提供一种触控面板。触控面板包含基板、多个第一弧状电路、绝缘层以及多个第二弧状电路。基板包含中央区域、周边区域以及触控电路区域。周边区域环绕中央区域。触控电路区域位于中央区域及周边区域之间。第一弧状电路设置于基板上。每一第一弧状电路具有第一端与第二端。其中,第一端设置于触控电路区域内邻近中央区域处,且第二端设置于周边区域。第一弧状电路延伸在第一端与第二端之间的部分位于触控电路区域内。第二弧状电路设置于基板上。每一第二弧状电路具有第三端与第四端。其中,第三端设置于触控电路区域内邻近中央区域处,第四端设置于周边区域,并与第二端其中之一在周边区域电性连接。第二弧状电路延伸在第三端与第四端之间的部分位于触控电路区域内,且每一第二弧状电路在垂直于基板方向的投影与第一弧状电路中至少一者相交。绝缘层设置在基板上,且绝缘层在触控电路区域内绝缘第一弧状电路与第二弧状电路。
在本发明一或多个实施方式中,上述的绝缘层还设置在周边区域上,且第一弧状电路与第二弧状电路分别设置在绝缘层相对的两侧。绝缘层具有多个贯穿孔,设置在该周边区域。第二弧状电路通过贯穿孔,分别与第一弧状电路电性连接。
在本发明一或多个实施方式中,上述的以贯穿孔的其中之一为电性连接的第二端与第四端在垂直于基板方向的投影相重叠。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友达光电(苏州)有限公司;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友达光电(苏州)有限公司;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329443.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