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银行卡以及银行卡识别方法和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710329449.6 | 申请日: | 2017-05-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6971127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7-21 |
发明(设计)人: | 朱建超;沈乐;赵立伟;王宁;朱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农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K7/10 | 分类号: | G06K7/10;G06K19/07;G06Q40/02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227 | 代理人: | 张忠魁,王宝筠 |
地址: | 100005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银行卡 以及 识别 方法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银行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银行卡以及银行卡识别方法和系统。
背景技术
银行卡(Bank Card)是由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及邮政储汇机构向社会发行的具有消费信用、转账结算、存取现金等全部或部分功能的信用支付工具。银行卡包括信用卡和借记卡两种。因为各种银行卡都是塑料制成的,又用于存取款和转帐支付,所以又称之为“塑料货币”。银行卡的大小一般为85.60×53.98mm(3.370×2.125英寸),也有比普通卡小43%的迷你卡和形状不规则的异型卡。
自上世纪70年代以来,由于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特别是电子计算机的运用,使银行卡的使用范围不断扩大,不仅减少了现金和支票的流通,而且使银行业务由于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而发生了根本性变化。银行卡自动结算系统的运用,使一个“无支票、无现金社会”的到来不久将成为现实。
目前来说,一般的银行卡上仅设置有存储有个人信息和账户信息的磁条,但由于磁条固有的特点而容易被复制,从而因信息泄露而导致客户发生经济损失;有鉴于此,部分银行在新发的银行卡上开始设置类似于SIM卡的芯片,以提高银行卡的安全性。但是上述银行卡仅能供窗口内的柜员读取相关信息,并进一步通过询问才能知道客户所需的服务,但客户在与柜员交流之前早已经进入银行的营业场所,一般会经过长时间的等待才能坐到窗口前,在这一漫长的时间内银行一般无法知悉客户所需的服务,从而无法根据客户所需的服务为客户提供帮助,导致客户的服务体验较差。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申请提供了一种银行卡以及银行卡识别方法和系统,用于存储和自动识别客户的相关信息,使银行能够根据该信息为客户提供有针对性的服务,从而提高客户的服务体验。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现提出的方案如下:
一种银行卡,包括卡片本体,所述卡片本体上设置有磁条和金融芯片,还包括至少块一块无线读写芯片,其中:
所述无线读写芯片设置在所述卡片本体上,用于存储持有所述银行卡的客户的电子标签数据。
可选的,所述无线读写芯片为无源射频识别芯片。
可选的,所述电子标签数据包括加密处理后的客户信息和/或账户信息。
一种银行卡识别方法,包括步骤:
当持有如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银行卡的用户进入银行时或进入银行后,获取所述银行卡上无线读写芯片中存储的电子标签数据;
对所述电子标签数据进行解密操作,得到所述客户的客户信息和/或账户信息;
根据所述客户信息和/或账户信息对所述客户的所需服务进行预判;
根据对所述所需服务的预判结果向所述客户提供有针对性的服务。
可选的,所述获取所述银行卡上无线读写芯片中存储的电子标签数据,包括:
接收所述银行预置的电子标签读取系统利用无线方式所获取的所述电子标签数据。
可选的,所述根据所述客户信息和/或所述账户信息对所述客户的所需服务进行预判,包括:
将所述客户信息和/或账号信息解密后与后台数据库中的数据进行匹配,得到所述客户的身份信息;
利用预设的业务逻辑对所述身份信息进行处理,得到所述所需服务。
一种银行卡识别系统,包括:
数据获取模块,用于当持有如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银行卡的用户进入银行时或进入银行后,获取所述银行卡上无线读写芯片中存储的电子标签数据;
数据解密模块,用于对所述电子标签数据进行解密操作,得到所述客户的客户信息和/或账户信息;
服务预判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客户信息和/或账户信息对所述客户的所需服务进行预判;
服务提供模块,用于根据对所述所需服务的预判结果向所述客户提供帮助。
可选的,所述数据获取模块包括:
标签数据接收单元,用于接收所述银行预置的电子标签读取系统利用无线方式所获取的所述电子标签数据。
可选的,所述服务预判模块包括:
数据匹配单元,用于将所述客户信息和/或所述账号信息与后台数据库中的数据进行匹配,得到所述客户的身份信息;
服务预测单元,用于利用预设的业务逻辑对所述身份信息进行处理,得到所述所需服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农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国农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329449.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信息导航仪
- 下一篇:一种动态称重、扫码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