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猴头菌提取物在制备防治阿尔茨海默症药物、保健品或食品中的应用在审
申请号: | 201710329525.3 | 申请日: | 2017-05-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8014142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5-11 |
发明(设计)人: | 陈地灵;杨俭;帅欧;谢意珍;吴清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省微生物研究所(广东省微生物分析检测中心) |
主分类号: | A61K36/07 | 分类号: | A61K36/07;A61P25/28;A23L33/10;A23L31/00 |
代理公司: | 广州致信伟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253 | 代理人: | 彭玲 |
地址: | 510075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猴头菌 提取物 制备 防治 阿尔茨海默症 药物 保健品 食品 中的 应用 | ||
本发明公开了猴头菌提取物在制备防治阿尔茨海默症药物、保健品或食品中的应用,本发明经体外细胞实验研究发现,猴头菌提取物能显著增强PC12细胞的增殖,抑制Aβ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猴头菌提取物的新用途,具体涉及猴头菌提取物在制备防治阿尔茨海默症药物、保健品或食品中的应用。
背景技术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是一种起病隐匿的进行性发展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临床上以记忆障碍、失语、失用、失认、视空间技能损害、执行功能障碍以及人格和行为改变等全面性痴呆表现为特征,病因迄今未明。老年痴呆病因及发病机制迄今尚不明确,可能有多因素参与,如老龄、遗传、代谢、头部外伤史、雌激素缺乏等。
神经元损伤是阿尔茨海默症起病因素之一,现代研究发现引起神经细胞的死亡机理主要有氧化应激机理,线粒体机能障碍机理,兴奋性毒性机理,炎症机理及细胞凋亡(apoptosis)机理等。它们之间相互影响,最终导致神经功能失调和细胞死亡。神经退行性疾病病变机理研究新的发现,为该类疾病病变机理的阐明提供了有用的资料,同时也为寻找相应的新型药物提供了新的思路和作用靶点。
近年有人提出神经细胞保护(Neuroprotection)的概念。人们试图通过以下3种途径来保护神经细胞,防止其退行性改变:
(1)抑制神经细胞退行性改变的启动因子:导致神经元变性的因素主要包括线粒体功能障碍、异常蛋白沉积、炎症、自由基损伤和氧化应激反应和兴奋性氨基酸毒性等。目前研究的许多药物都是为了通过清除上述致病因素,发挥神经元的保护作用,用于防治神经退行性疾病。
(2)阻断神经细胞退行性改变的信号传导过程:神经退行性病变的共同病理机制之一就是神经细胞的凋亡。现代研究证明,在兴奋性氨基酸作用、线粒体功能损伤和氧化应激可能是这些神经退行性疾病发病机制中最后的通路中,NF-κB、Caspase-3、JNK和STAT等均有可能参与。
(3)激活内源性神经保护机制(如神经营养因子等):近年发现NGF(神经生长因子)对成熟神经元有营养作用,NGF能保护神经元对抗有毒物质,机械性损伤或脑缺血等。
因此寻找可影响神经营养因子生成或作用的小分子药物,用于神经退行性疾病的治疗是一新途径。
猴头菌(Hericium erinaceus)是一种药食两用的真菌,性平,味甘。研究报道猴头菌活性物质主要有多糖、甾醇(麦角甾醇类)、萜类(二萜类、杂萜类)、脂肪酸(饱和脂肪酸、不饱和脂肪酸等)、酚类、蛋白质等化合物,具有利五脏,助消化,滋补,抗癌,抗神经衰弱等功效。目前国内外对猴头菌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猴头菌多糖的提取、化学成分测定等方面,但对猴头菌提取物在防治阿尔茨海默症中的应用的研究还较少。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猴头菌提取物在制备防治阿尔茨海默症药物、保健品或食品中的应用。
优选的,所述猴头菌提取物的安全剂量范围为80mg/kg-320mg/kg。
优选的,所述猴头菌提取物为猴头菌的乙醇提取物。
优选的,所述猴头菌的乙醇提取物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猴头菌子实体60-70℃烘干,粉碎至10-50目;
(2)室温条件下,取猴头菌子实体粉末加入装有预先处理后的大孔树脂的
玻璃层析柱中,使径高比在1:3~1:10之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省微生物研究所(广东省微生物分析检测中心),未经广东省微生物研究所(广东省微生物分析检测中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329525.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