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收集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10332622.8 | 申请日: | 2017-05-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8067492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29 |
发明(设计)人: | 郭秉宏;王冠文;邱家锋;张文圣 | 申请(专利权)人: | 和椿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8B15/00 | 分类号: | B08B15/00;B08B5/04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世纪恒程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44287 | 代理人: | 胡海国 |
地址: | 中国台*** | 国省代码: | 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收集 装置 | ||
一种收集装置,包括:管体、连通地连接该管体的槽体、以及位于该槽体中的调整组件,令该调整组件调整(缩减)该槽体的空间,而集中风力,以有效吸取较细小的尘、屑。
技术领域
本发明关于一种收集装置,尤指一种尘屑的收集装置。
背景技术
一般加工设备通常会配置收集装置,以收集加工过程中产生的如尘、屑等废弃物。
悉知收集装置中,以风力将尘、屑从加工台上吸取至收集槽中。
如图1所示,悉知收集装置1具有一通管10,且该通管10的入口设有一扩大管口11,以吸取加工台上的尘、屑,使该尘、屑透过如图1所示的风力流向f经该通管10而集中至收集槽(图略)。
然而,悉知收集装置1中,由于该扩大管口11的入口端11a的面积过大,致使用以吸取尘、屑的风力于入口端11a发生逸散,导致悉知收集装置1无法有效吸取较细小的尘、屑。
因此,如何克服悉知技术的问题,实为一重要课题。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悉知技术的问题,本发明遂揭露一种收集装置,以有效吸取较细小的尘、屑。
本发明的收集装置包括:管体;槽体,其具有相互连通的第一段部与第二段部,且该第一段部结合至该管体,以令流体可流贯该槽体与该管体;以及调整组件,其位于该槽体中,用以调整该流体流经该槽体的空间大小。
前述的收集装置中,该第二段部的开口宽度大于该第一段部的开口宽度。
前述的收集装置中,该第二段部定义有多个流通区域,且任二相邻的该流通区域之间以间隔件相隔。例如,该槽体的第二段部形成有容置空间,使该些流通区域位于该容置空间中。
前述的收集装置中,该调整组件位于该流通区域中,该调整组件包含至少一杆体及设于该杆体上的遮挡片。例如,该杆体为旋转杆或伸缩杆。
前述的收集装置中,该调整组件架设于该第一段部。
前述的收集装置中,该调整组件包含至少一相对该第一段部摆动的遮挡片。例如,该调整组件包含多个该遮挡片,且该些遮挡片为同步摆动或各自摆动。
前述的收集装置中,还包括盖件,其设于该槽体的第二段部上并具有开口,以令流体流通于该盖件的开口与该槽体之间。
由上可知,本发明的收集装置中,主要藉由该调整组件调整(缩减)该槽体的空间大小,以集中风力,故相较于悉知技术,该收集装置能有效吸取较细小的尘、屑。
附图说明
图1为悉知收集装置的局部侧面透视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收集装置的第一实施例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3A为本发明的收集装置的第二实施例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3B为图3A组合后的立体示意图;
图3C为图3A的另一实施例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4A为本发明的收集装置的第三实施例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4B为图4A组合后的局部侧面透视示意图;
图5A为本发明的收集装置的第四实施例的侧面透视示意图;
图5B为图5A的局部示意图;以及
图5C为图5B的仰视立体示意图。
符号说明
1,2,3,4,5 收集装置
10 通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和椿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和椿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332622.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木材加工除尘设备
- 下一篇:自清洁式井下设备防尘罩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