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鼻甲缩小的系统和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332723.5 | 申请日: | 2014-01-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7242902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12 |
发明(设计)人: | R.阿鲁拉;D.埃文斯;D.考克斯;J.沃罗茨科;J.古德;P.特茨拉夫;G.莫利纳 | 申请(专利权)人: | 亚瑟罗凯尔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B18/12 | 分类号: | A61B18/12;A61B18/14;A61M1/00 |
代理公司: |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72001 | 代理人: | 陈岚 |
地址: | 美国得***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鼻甲 缩小 系统 方法 | ||
本申请涉及用于鼻甲缩小的系统和方法。本发明公开包括一种用于在目标部位治疗处组织的电外科设备。该设备包括具有近端和远侧部的轴杆,所述远侧部包括返回电极和电极支座。轴杆远侧部上还具有至少一个有源电极,其具有近侧部和远侧部以及在它们之间布置的多个抽吸孔。这些孔流体连接至定位在电极支座内的流体抽吸腔,并且该腔连接沿轴杆定位的流体抽吸元件。多个孔大小不同并通常布置为使得较大尺寸的孔朝向电极近侧部布置,而较小尺寸的孔通常朝向电极远侧部定位。
本申请是国家申请号为201410129644.0的发明专利申请的分案申请,该发明专利申请的申请日为2014年1月17日,发明名称为“用于鼻甲缩小的系统和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一般涉及电外科领域,更具体地,涉及这样的外科手术系统和方法,其应用高频电能量来切除、减少和治疗目标组织,诸如鼻区内的组织。本发明特别适于鼻甲缩小手术,并作为对过度鼻引流或呼吸困难的治疗。
背景技术
鼻窦是面骨内侧的含气腔,其开口进入鼻腔内。鼻窦炎是一个或多个副鼻窦腔的黏膜的炎症。鼻窦炎常与蔓延到鼻窦的病毒性或细菌性上呼吸道感染相关。在鼻窦开口变得阻塞时,腔充满,产生深层疼痛和压迫。鼻后引流或鼻引流、压力性鼻塞、头痛、鼻窦感染和鼻息肉通常是与慢性鼻窦炎最相关的。
轻度鼻窦炎的治疗通常包括抗生素、减充血剂及止痛剂,并且旨在阻止进一步并发症。对于多数严重或慢性鼻窦炎来说,常需要外科手术来将鼻和鼻窦恢复到正常功能,特别是对那些经历数年过敏治疗并仍然遭受鼻窦阻塞的患者、或那些天生具有小鼻窦及鼻道的患者。内窥镜外科技术和医疗设备领域中的最近发展,已经为有经验的医师提供了执行复杂鼻旁窦外科手术的器械和方法。例如,鼻腔和鼻旁窦的改进可视化现在已经使得这些解剖区域对于内镜外科医生来说更容易接近。结果,功能性鼻窦内镜手术(FESS)已经成为针对鼻窦疾病的外科方法的技术选择。
其他的鼻症状、流鼻涕(例如,过敏性鼻炎或血管运动性鼻炎)通常由鼻内被称作鼻甲的小架状结构引起。鼻甲负责对流过鼻进入肺部的空气进行加热和湿润。当空气包含刺激物时,鼻甲通过肿胀和喷散粘液来对控制颗粒物反应,好像身体正努力阻塞和清洁呼吸道。为了暂时缓解肿胀的鼻甲,通常开具减充血剂鼻喷雾和药丸的处方。然而这些措施具有有限的效果,并且这些鼻喷雾的长期使用通常使问题恶化。此外,减充血剂药丸可引起高血压、增加心率,以及对一些人来说导致失眠。
在过去的几年中,诸如微型清创器设备和激光器的动力器械,已经在功能性内窥镜鼻窦手术中用于移除息肉或其他肿胀组织。微型清创器是具有旋转轴杆的一次性电动切除器,其中旋转轴杆具有锯齿状远侧尖端用于切割和切除组织。微型清创器的手柄通常是空心的,并且它容纳小腔室,其用于吸入碎屑。在该手术中,轴杆的远侧尖端通过鼻腔通道用内镜输送进入患者的鼻窦腔内,并且内窥镜通过相同或相对的鼻腔通道输送以观察手术部位。外部马达旋转轴杆和锯齿状尖端,使得尖端能够切割引起鼻窦阻塞的息肉或其他组织。一旦清除了严重阻塞物,则恢复通风和引流,并且鼻窦治愈并恢复至它们的正常功能。
虽然微型清创器很有前景,但这些设备具有许多缺点。举例来说,鼻和鼻窦腔内组织是极多血管的,而微型清创器切断组织内的血管,通常引起大量出血,阻碍了外科医生观察目标部位。控制这种出血可能是困难的,这是因为抽吸动作倾于促进该手术期间被破坏血管的出血。另外,常常必须周期性地从鼻中移除微型清创器以烧灼被切断的血管,这延长了该手术。此外,微型清创器的锯齿状边缘和其他细缝隙容易被碎屑堵塞,这需要外科医生在外科手术期间移除和清洁该微型清创器,进一步增加了该手术的长度。然而更严重的顾虑是微型清创器并不是精确的,并且在手术期间常难以区分目标鼻窦组织和鼻内的其他结构,诸如软骨、骨或头盖骨。因此,外科医生必须极其小心地最小化对鼻内软骨和骨的损害,并避免破坏诸如视神经的神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亚瑟罗凯尔公司,未经亚瑟罗凯尔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332723.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