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在异构通信共存网络中基于运动模型的基站功率控制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332879.3 | 申请日: | 2017-05-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7493598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21 |
发明(设计)人: | 李莉;裴仁超;沈一豪;叶鹏;陈虹豆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师范大学 |
主分类号: | H04W52/24 | 分类号: | H04W52/24;H04W52/28;H04W52/30 |
代理公司: | 上海申新律师事务所 31272 | 代理人: | 周云 |
地址: | 200234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通信 共存 网络 基于 运动 模型 基站 功率 控制 方法 | ||
1.一种在异构通信共存网络中基于运动模型的基站功率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a.通信网络场景中的节点,有一个蜂窝用户CU,一个基站BS,一个中继R,一个通过中继R和基站BS通信的边缘用户EU,D2D通信中的用户D1和用户D2;
考虑通信网络场景中边缘用户EU和用户D1是运动状态,蜂窝用户CU,基站BS,中继R,用户D2均为静止状态;
b.建立运动用户D1,边缘用户EU运动速度和路径损耗相关的运动模型:
Pij为节点j接收到的来自处于运动状态的节点i的传输功率,Pi为运动状态的节点i的传输功率;dij为节点i和j之间的距离,α为路径损耗因子,vi为节点i的瞬时运动速度;
对于处于静止状态,不受用户D1或边缘用户EU的运动速度带来的路径损耗影响的节点,建立路径损耗模型如式:
为节点j接收到的来自节点j′的传输功率;djj′为节点j′和j之间的距离,Pj′为节点j′的传输功率,j′和j均是处于静止状态的节点;
c.考虑基站BS和中继R发射功率的约束,兼顾用户通信质量条件下,建立网络吞吐量的最大化优化问题如式(3):
其中RCU、REU分别表示蜂窝用户CU、用户D1、用户D2、边缘用户EU的传输速率,PBS表示基站BS的发射功率,Pmin和Pmax表示基站BS最小和最大的发射功率,和表示中继R最小和最大的传输功率,λPBS表示由基站BS发射功率控制的中继R的传输功率,λ∈(0,1);Ii表示节点i的信干噪比,表示保证节点i通信质量的信干噪比阈值;
根据香农公式,相应的传输速率模型如下:
其中,分别表示基站端、用户D1端、用户D2端、边缘用户EU端的接收噪声;
蜂窝用户CU、用户D1、用户D2和边缘用户EU的信干噪比为式:
根据各个节点的信干噪比Ii以及基站BS和中继R的发射功率约束条件,利用非线性凸优化算法SVD,得到网络吞吐量最大化条件下的基站功率PBS,整个网络通过对基站发射功率的控制,在保证用户的通信质量条件下,实现网络吞吐量的最大化。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师范大学,未经上海师范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332879.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